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典故。
贺子珍的心情一直是很沉重的。
直到娇娇长到三个月的时候,她的主意已经拿定,让娇娇留给保姆看管,自己要走出去,学习深造。因为自己的文化底子差,只在福音堂的教会学校念了几年书,随着革命的需要,越来越需要文化知识。再加上常说她文化落后。这种求知欲,随着她参加革命时间的进程,日益强烈。终于有一天,她向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上“红大”的要求。
以为听错了:“你要什么”
“我想到红军大学深造。”
“深造完做什么工作”
“我不想再抄抄写写了。”
先是有些吃惊,很快又平静下来,用关心爱护的口气问:“娇娃怎么处理”
“我想托给保姆看管。”
耐心地说:“要知道,红大以团结紧张著称,每天三操两课,不休说正常人都感到吃力,况且你又负过重伤,还有孩子,我不反对你去,而是怕你身体吃不消啊”
贺子珍一脸认真的样子:“你说五次反围剿累不累二万五千里长征苦不苦这样的苦和累我们都挺过来了。抗大的紧张我还受不了吗”
知道贺子珍的脾气,外柔内刚,她是位要强的人,只要是她认准的事儿,八头大牛也拉不过来。再说上大学并不是坏事,于是就答应了她:“那就去吧,只要你感到兴趣就行。”
争取来的机遇,贺子珍十二分地珍惜。她把孩子略作安排,收拾一下随身衣物和洗漱用具,便只身来“红大”报到了。她被分配到“红大”第一科学习第二科离此四c五里,第三科远在甘肃庆阳县。这个班的学员,当数二十六岁的贺子珍最大,因此大家都礼貌地喊她“大姐”。
“红大”的校舍除了石洞以外,什么样式也没有。这些石洞好似蜂窠一样,不知哪个朝代开凿的。大的高宽各约一丈,深约一丈四尺,小的不过高宽各约六尺,深五尺。为学校规定了“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c紧张c严肃c活泼”的校风。它陶冶着红军干部的情操,又通过这些干部传播和贯彻到全军和全国。
贺子珍一投入到这个集体,就以忘我的精神进行学习,那种在身边的孤独感立即消失了。她严格要求自己,凡是学校规定的纪律她都严格遵守。比如出操和队列,她都一课不拉。皮带一扎,绑腿带一打,英姿焕发。
她离的住处很近,只有二里,只坚持星期天回去过礼拜。其他时间,她都坚持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尤其是劳动课,贺子珍更是积极参加。
为了开辟校园平坦的道路,党支部订出了一个计划:开辟一条横贯校门的大路和三条交通大道的支线。这项任务由大家动手去完成。
大家劳动热情很高。有的拿镢,有的拿铲,有的用锄,有的用钩。同学们自动地c极有风趣地互相鼓励着。这虽是较吃力的体力劳动,但在这些血气方刚的学员看来,都是那么一回事既然他们要改造世界,建设新中国,现在改造自然,修几条路又算得了什么
工作完毕后,贺子珍的手磨起了水泡数一下:六个其他的同志也都起泡了,大家拿手来比较。贺子珍手上的六个泡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晚间贺子珍躺在石炕上睡觉时,手c脚c腰脊骨都有些酸痛,心想:重体力劳动的确不简单,但比起过去多年的斗争中饥饿c生病c负伤c流血和爬雪山c过草地c走野林的生活来,真是算不了什么苦了。因为疲劳,心中又愉快,很快就睡熟了。
第三天,她再次在工地参加劳动时,突然眼冒金花,天旋地转,昏倒在工地上。同学们及时把她抬进医院抢救,才脱离了危险。经过诊断,贺子珍患了严重的贫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