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秋,怀着“立志出乡关”的志向,来到湘乡东山中学求学,半年后,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就在他1910年离开韶山去湘乡读书之前,这年春节后的一天,罗氏因患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年仅21岁。1
虽然不承认这桩婚事,但一直没忘记罗氏的亲属。罗氏去世后,毛c罗两家保持密切的来往。特别是建国后,罗家还有人来京看望,热情接待。此是后话不提。
毛泽民的初婚
如果说毛家长子初婚是失败的,那么次子毛泽民的初婚则是成功的。
长子的婚姻失败,给父亲震动很大。“女大三抱金砖”,不但没有抱上金砖,离家求学,连媳妇也搭上了。这是一个铭心刻骨的教训啊
长子走了,媳妇殁了。日子还要过。家里缺人手还要想办法解决,因此毛家为二儿子毛泽民娶妻的事又列上了日程表。
毛顺生吸取了长子的失败教训,这次包办的媳妇是和二儿子泽民同年生。
媳妇名叫王淑兰,是1896年2月5日生人,家住湘乡金石乡安乐村刘家湾,与母亲文七妹是同乡,有表亲关系。人长得标致漂亮不说,且性格活泼机智。
自王淑兰嫁到毛家,协助毛顺生治理田产,经营买卖,料理家务,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她一人独挡“半边天”,颇得毛父的赞赏。每天她是第一个起床,生火做饭,洒扫庭院,缝补浆洗,喂养鸡鸭,样样里手,也深得婆母的喜欢。
婚后,她与泽民恩恩爱爱,为毛家生了三男二女,真正成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女儿毛远志。
应该说,在求学走后的这一非常时期,是毛顺生最顺心的日子。一是表现出全家空前的和睦;二是次子毛泽民颇得父心;三是儿媳王淑兰特别能干。毛顺生也情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对儿媳妇的称道来:“媳妇不好没了儿,媳妇好了儿胜仨。”
借着这个“理”寻下去,毛顺生也暗暗为小儿泽覃物色儿媳,那便是湘乡县凤音乡今韶山市大坪乡湘韶村赵家的三小姐赵先桂。赵家可谓名门望族。她的父亲亦农亦商,在乡镇开了一家商号,经营药材杂货,生意红火,买卖兴隆。赵父与毛顺生素有生意来往,关系甚好。再说赵家与毛家还有一层关系,赵父的姐姐嫁给了毛顺生的妻兄文玉瑞,是毛顺生的妻嫂。文玉瑞和赵父的姐姐是的七舅父c七舅母,自幼认他们为干爹c干妈。因此,毛c赵两家感情深厚,交往颇多,赵先桂和毛泽覃是同年同月即1905年9月出生,毛泽覃是25日,比赵先桂晚20天。在婚后的生活中,赵先桂表现得一点也不比王淑兰差。从此毛顺生,又称毛老爷子,人也显得精神了,酒盅也比以前端得勤了。见了人后,他常捋八字胡,手捋之势中,露出自豪得意之感。
第三章风华正茂
一夜成名的
从韶山到长沙。
他犹如一条韶山来的小鱼一下子游进了长沙的大海,望着眼前一幢幢高楼,望着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望着街上游人如织的人群他两只眼都不听使唤了,发出由衷地望洋兴叹:长沙真大,长沙真好
此时他忘不了家中的父老,忘不了送他上路的泽民和泽覃。
在感慨中,从怀中掏出湘乡东山学校老师的介绍信展了展,擦了擦脸上的汗,然后沿着路人指点,来到了湘乡驻省中学。
这是一所依山傍水的学校。在学校的门前有一条美丽的河流,青墙青瓦的校舍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校门,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天工夫他就办完了各种入学手续,成了这所学校的主人当他再走出校门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啊,只觉得学校是属于他的,进而长沙城也是属于他的啦。
和他一起入学还有一名同学叫萧三,作为乡下来的农村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