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完整运行是在2005年,这也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刚开始用这个系统时,遇到了的最突出问题是我们产品的多样性,也就是需要系统进入到能够非常灵活处理不同种产品的变化,这也反映出行业个性的问题。
erp的核心是统一的,但中国的行业非常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行业的特点。而即便是在同一行业,每个公司c每个集团的习惯也各有不同,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做法。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线的话,很容易就引导偏差。
从金蝶的erp系统看,应该说有三个层次,一个是核心层次,第二个是与行业相关的中间层,我们按照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版本的erp,比如3建筑版,k3冶金版。第三个是和每家公司的特点相关,这个数量众多,金蝶可以尽可能去提供个性化的平台,客户很容易就能够改变配置。这就是第三层次的要求,金蝶可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而其余部分可以通过平台来实现个性化,让用户自己来完善,使优势资源最集中。
说到建议方面,我也非常赞同张总刚才讲的分行业。我想再加一点,这里面涉及到对国情的理解问题。
中国的企业发展的历程跟国际上的企业有很大不同,这也导致了erp在中国实施起来,难度反而会比国外企业更大。因为国外的企业一直是资本制度这种发展的模式,包括学校的培训c教育,管理的课程开设都让青年受到相同的教育,因此它的语言c流程再造也好都比较趋同,这样反而比国内容易。咱们国内搞erp应该怎么走我觉得不能完全西化,也不能过分地强调民族特点,因为这可能会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比较好的是会兼顾中国目前这种国情的特点,但一定要瞄准最接近于理想模式的方式,我觉得还是要先理解西方企业中间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然后组织一些高层的产品规划人员c系统的分析人员真正找到管理的核心,也就是它的主线。接下来再去适应国内不同种的特点。通过借鉴西方的经验去找到中间核心的主线,让我们的产品往主线上去靠,再想办法结合中国的特点,结合我刚才所说的第三层次的模块来适应中国的一些特点。简单地说,分行业是应该的,也应该瞄准国际化中间的核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主线上,次要的东西根据实际情况做调配。
最后一方面的问题,徐总也讲了管理创新。
管理就要保证企业的机体比较是健康而且是有力的。从外部看企业,就是徐总所说的市场灵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