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延伸阅读

    战国策由西汉初年刘向整理成书,记录战国时期至秦朝约240年的历史,言辞澎湃,极富张力,文采斐然。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有许多文字直接取材于这部以记述纵横家言论和事迹为主的书。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有十二本纪c八表c十志c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叙述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断代历史,文学成就也很高。它与史记c后汉书c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著,共六十五卷,记述三国时期六十年间的重大史事。这部书在纪传体史书中较为特别,它由魏书三十卷c蜀书十五卷c吴书二十卷组成,起初单独成书,至宋朝合为一书,称三国志。

    后汉书为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范晔所著,今存120篇,分130卷,记述东汉196年的历史。其书文辞华美,议论中肯,颇具见识。

    第一部分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资治通鉴

    必读理由

    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治国从政c为人处事的宝典

    记述中国历史前后时间最长的编年体史书

    具有辉煌地位的史学名著

    天地一大文

    不读资治通鉴,不足以了解中国的文明和历史

    作者:司马光等

    国别:中国

    类型:编年体通史

    成书年代:宋朝

    阅读时间:一生

    推荐读本:资治通鉴,岳麓书社,2002年

    背景搜索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因家乡有一涑水,他写过涑水记闻,故人称“涑水先生”,又因他死后被追封为“太师温国公”,后人称他为“司马温公”。他从小爱好史学,七岁听人讲左氏春秋即能复述大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中进士,做到了谏官;宋英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司马光是保守派,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于是开始编撰资治通鉴;宋神宗时,王安石正式启用新法,司马光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但他自求到洛阳任闲职,专心编纂资治通鉴。书编完后,哲宗即位,司马光任宰相,推翻王安石的全部新法。司马光号迂叟,做事慎重古板,踏实谨慎,须“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连写字也规规矩矩,一丝不苟。

    资治通鉴是一部材料丰富c内容繁多的大型史书,非司马光一人可以完成,当时他的助手还有四人,都以态度认真扎实著称:刘颁c刘恕c范祖禹和司马康。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记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之间一共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认为,周平王以来的史事,孔子的春秋已经包括,不可损益。春秋之后,即鲁哀公十四年以后的事,则是“经不可续”。资治通鉴是上接左传的,选择三家分晋为开头,反映了司马光有感于战国纷争c维护传统礼教的思想。历史写到五代,不记本朝,自然是出于避讳。资治通鉴的书名,顾名思义,“资治”就是有资于统治,“鉴”就是镜子。正因为这样,它的主要内容是由国家兴亡c朝代更替c君王贤愚c官吏好坏组成的政治史。在军事方面,本书也略有侧重,如马陵之战c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写得详细翔实,绘声绘色。此外,经济c文化c文学c宗教c艺术c历法c天文等方面内容,资治通鉴也多有体现,可以说,它几乎涵盖了战国至五代所有的重要史事。

    作品影响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史料价值高c编纂方法科学,文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