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返人间,就能进入涅槃。在这三种果位的人,还有三结,所以不得解脱;哪三种结呢就是身见c疑见c戒取见三结。如果能加以修持上进,就可以得到阿罗汉果。大慧啊所谓身见,是有两种不同。1是与生命俱来,和生命根本同在的,名为俱生。2是妄想所生。什么是妄想所生呢例如对缘起所生的现象界,分别它们的缘起自性,却执著自性是的确有一空性的存在。不过认为这个自性的境界,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也不是非有和非无。其实这正是一种妄想所形成的观念。可是无智愚夫,只认为分别妄想是空,不知执空还是妄想,却反而执著空为自性。这仍然如热时的渴鹿,误认旷野里的阳焰光影,把它当作清净的凉水一样。这就是须陀洹们以空性为身见,他们只证得人空,乃认为无我就是无自性的境界。他们断除烦恼,久住空境,就在此处安身立命了。什么是须陀洹的俱生身见呢他们观察自己和人们的四阴作用受感触想思想行本能活动识精神作用都是没有色相形状可得,都是物理生理所造,互相辗转发生作用,彼此迁为因果。四大种地固体水液体火热能风气体以及光色等,都不是固定性的。他们由此观察,既不执有,也不著无,断除凡夫坚认此身是我的身见之惑。因此再也不生贪欲之念,就此以断惑为证真之果,那就是须陀洹的身见相,即所谓去妄求真之流。大慧啊所谓疑相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上述的两种身见妄想已经解除,但又自以为这种心得就是得法的善见相。即认为诸法断灭,都是不生的,所以对其余更有超过这种境界的上乘法,就起怀疑,认为大乘大士们虽说的清净法,恐怕是未净其意的,这就名为须陀洹的断见疑相。大慧啊所谓须陀洹的戒取见,是说须陀洹们不肯守取善业的戒行,轻视它为邀得生大的福报。他们了解有生即有苦,因修善而得生天的福报,福报尽了,仍然会堕落的,仍然没有脱离苦因,所以他们既然不为恶造孽,也不守取戒行以求福,所谓取的意义,是说人们现在修习苦行,而为了求取他世或换得来生福报,或死后往生天堂的乐报,这是思痴凡夫们的希望,所以须陀洹们在所不取。他们除了返心归向于自觉的殊胜境界,远离妄想,及断除烦恼的无漏法的清净禁戒以外,其余都不执取,这就名为须陀洹的戒取见。虽然须陀洹们已经断了贪c瞋c痴的三结,再不生起这种心理。可是他们如果有了我已断除三结的自负,就等于没有成就的凡夫。只要一有此意,便会有两种过错,1是堕在身见,如上面所说的。2是其余诸结不断。所以真正已经成就须陀垣果位的人,是没有这种自负的心理的。”大意又问:“您说一切众生们,本来就有很多的贪欲,须陀洹们是断了哪种贪欲呢”佛说:“他们是断了男女之间缠绵的情c爱c欲,乃至从情c爱c欲所出发的种种身c口c行为,如打情骂俏,拥吻眄视等等。因为这些行为,虽然得到目前暂时的享受,但会博得未来无穷的苦果,所以他们已经远离不生了。但这如何能够做得到呢他们在禅定的境界中,已经得到三昧正受之乐,就是身心内发的妙乐,所以他们能够断除男女欲乐之心,而贪著趣入涅槃境界的妙乐。大慧啊怎样是斯陀含的境界呢他们是对境无心,目前有色相,心中无分别,总是在禅定的乐趣境界当中。所以他们尽此一生的苦报,命终即进入有余依的涅槃境界,这就名为斯陀含。大慧啊什么是阿那含的境界呢他们是已经断除过去c未来c现在的三世时间的束缚,没有内外有无之心。也没有因我见而产生的偏差,所谓绝对不生妄想,究竟断除三结,这就名为阿那含,他们能住入涅槃,不再生人间而证得不还果。大慧啊什么是阿罗汉的境界他们已经具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各种禅定三昧境界,得到解脱的能力,和神而明之的通力,“不再生起烦恼苦果等妄想习性,这就名为阿罗汉。”大慧又问:“您平常不是说有三种阿罗汉吗这里所指的是哪一种的阿罗汉呢是得寂灭清净的一乘道果呢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