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桑弘羊的话,霍子候眉头一皱。
老实说,对于经济什么的,他还真是不太懂,在现代的时候,他一看到什么统计表,收支表就头疼。
不过,托CCTV的福,从小到大的新闻联播里面,没事就爱吼宏观调控什么的,二十几年下来,霍子候虽然依旧是个经济学的小白。
但是,倘若单纯的只是要靠嘴巴来说,他比起一般的砖家叫兽还厉害。
“平准均输,是个好制度!”霍子候点点头道。
其实,早在元鼎年之前,平准均输政策就已经在准备和计划了,桑弘羊谋划着这个足够让他名垂青史,以规万世的这辈子最庞大,最积极,最有野心的经济政策不是三五两年了。
只是之前,历任的大农令,都强烈反对桑弘羊的计划。
特别是颜异,反对之声,尤为强烈,至于前任大农令孔仅,本就是商人出身,决定脑袋,当然也是非常反对桑弘羊的政策的。
只是,颜异的前车之鉴,让孔仅的动作小了许多。
正是因为如此,桑弘羊才得以逐步的通过试点实验,来论证平准均输政策的可行性。
在后世看史书的时候,霍子候记得,平准均输制度的理论依据是来自范蠡,管仲,李哩等先贤的一些经济思想。
桑弘羊将这些思想统一到一起,从而制定出了全世界第一个官方背景的物价调控机构,平准司以及均输官制度。
所谓平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政府掌握的资源,调控各地物价,在物价的上涨的时候,由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抛售,打压价格。
当物价下跌的时候,政府再出面,动用庞大的金钱储备,购买那些下跌的物资。
由此达到平衡物价,稳定民生,使得农民不需要担心价格上涨太快,或者下跌太快,从而安心的劳作。
同时,平准司的存在,还有力的打击了投机倒把,稳定了社会秩序。
至于均输官的出现,则是由于西汉时期的特殊性。
由于大汉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位于关中的长安,而长安说实在话,在交通的便利方面,比不得背靠大河,四通发达的洛阳,更非后世开通了大运河之后的京杭可比。
十几年前,大汉国曾经考虑过,要将蜀郡与关中的水上交通打通。
可惜后来,因为技术条件,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那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只进行一部分,就无疾而终。、没有一条可以与全国主要河流城市连接起来的运河,就意味着漕运无法实施,而无法漕运,各地的赋税与贡品就只能依靠脚力与牲畜运到长安。
赋税粮食好说,钱财不会变质,粮食可以储藏到粮仓中。
但问题是,按照自周以来的传统,地方上除了赋税之外,每年还需要向天子缴纳贡品。
那些贡品,自然就是地方的特产了,很显然,没有快捷的漕运,就意味着很多的地方贡品,根本不用等运到长安,就已经损坏,变质了。
均输官就是针对这个现象而出现的。
均输官的工作重点,就是负责将他所负责的地区缴纳的贡品,把那些不太适合运到长安的贡品拿到价格比较高的地区贩卖,所得金钱,又拿来购买那些可以运到长安,不怕损坏的特产,或者直接将钱送到长安。
如此一来,自然节省了开支,遏制了浪费,同时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平准均输制最初实行的十年,霍子候记得,史书上是充满的赞誉的词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的缺点与漏洞逐渐的多了起来。
就好比均输官吧,这个官职,即使运动员,又是裁判,同时还是规则的制定者。
在缺乏有效的监督的情况下,均输官们开始大肆的运用手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