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指下难明”,更有一脉主多病,多病可见同一脉,岂可仅凭脉以诊病切脉知病只是面上的现象,真正的功夫并不在此。内经不是说了吗,“望而知之为之神,闻而知之为之圣,问而知之为之工,切而知之为之巧”。为医者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诊病需要了解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地理位置不同,六气所胜有差异,尚需了解不同年龄人心理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因素,然后整合望c闻c切得来的信息,可得其半矣。还有一半就是从问中来,有经验的中医提问,并不会让病人感到是在问,而是感到在说出患者的病情。这功夫并非一时能够练就,需要很长的临床实践才能达到。

    但切诊知病是需要以扎实的中医基本功为基础的,有一次我看一个2年下肢特发性水肿的病人,这病人伸出腿让我观看,患者的水肿局限于双下肢的胫前内侧,上不到膝,下不过踝。然后如我诊其脉,六脉濡细,结合这水肿的部位系脾经循行之处,曾服用健脾祛湿c温肾化气c淡渗利湿中药无效,断定为脾气亏虚,清气不升,湿浊下趋。随问“嗜睡吗”,答曰:“嗜睡”。“休息可缓解吧”,答曰“若休息两日可全消。”遂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获效。

    “望而知之为之神”,危重之症首当先观其神,即观眼神最为重要。张介宾说:“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以断其预后。一般患者入诊室,当留意其面色c表情c形态c言语。大凡一病有一病态,大部份的疾病通过望诊便可识得,如喘c水肿c臌胀等等,每一个病人进入诊室,无论你在诊脉还是在开方,都要留意一下患者的形体病态。如感风寒之人头痛,常喜以巾扎头以防风,多伴有畏寒c流涕;腰腿痛的病人多行走不便,腹痛的病人喜以手按腹等等,综合闻气味c听声音c察舌苔,基本上可以确定病人的大致情况。当然这望c闻的功夫需在临床上慢慢地积累,病看多了,对很多常见的病态就能了如指掌了,结合中医舌诊c脉诊便可基本弄清患者的寒c热c虚c实了。

    爱爱医网4dsl”v:n0vgqr

    在古籍中有大量关于局部望诊诊法的记载,在学习中要注意加以记忆,有些描述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不知大家记得否在灵枢厥病中有这么一段话:“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手足青至节”五字对心肌梗死很有价值。有这样一件事,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一次我的导师在坐门诊,有一70余岁的老人由两位子女送来看病。患者只是感到近两天疲倦的很,并无其它不适,导师在切脉后开出个心电图申请单要患者去做,患者的子女不同意,为什么,下岗了,口袋里没多少钱啊,做了心电图,可能中药就抓不了,只是要求我的导师开几副中药就回。我的导师思索良久,站起来把患者送到心电图室,跟那儿的大夫说了声:“熟人,免个单吧。”

    患者等待做心电图,导师回到诊室,对学生们说,这病人可能是个心梗患者。说完就接着看下面的病人了。很快这病人回到诊室,一看心电图,真就是个大面积的前间壁心肌梗死,作急诊收住入心内科,抢救无效当晚死亡了。

    当时学生感到很困惑c也很惊呀,以为这老师的切脉神了,能通过切脉诊出心梗这样的大病来,问他是怎么通过切脉断定的。他就说了这句话:“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况患者脉结代提示心气不足,心脉瘀阻。并告诉学生们心梗在临床上并非个个都有心痛,你们注意到没有,这病人五指发青,说明血循不好,老祖宗积累下来的经验不可小看。

    倘若没有这手部的望诊,我的导师说,这病人可能会漏诊,开副益气药就让病人回了,后果就可怕了,医疗官司就打定了。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那应该如何看待中医的脉诊呢

    脉诊作为中医的诊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