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30g苏叶3g熟地10g甘草5gx7剂
按:此案汗证,属心肾阴亏,“心在液为汗”。方以生脉散以西洋参易人参重在益心阴。佐以生白芍c甘草酸甘化阴,素问评热论云:“汗者,精气也”。温病条辨汗论云:“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阴精不足,多能自出”。吴鞠通说:“用甘凉润入肾,培养其阴精材料,以为正汗之地”。故用熟地益精。复佐入黄芪益中固表止汗。百合c苏叶日开而暮闭,引阳入阴,患者有失眠一证,病案中省去也,当细心体会。
盗汗2
女性,39岁。夜间湿衣湿被反复发作,口干,大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方拟当归六黄汤加减。
黄芪30g熟地15g当归10g黄柏10g煅龙牡各15g白芍15g麦冬15g莲心5g丹参15g甘草5gx7剂
二诊盗汗次数减少,大便仍结。舌红,少苔,脉细。
拟上方去莲心,黄柏,加枣皮15g五味10gx7剂
按:此案亦属阴亏,与上案相比,有虚火上炎耳。方以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佐以生白芍c甘草酸甘化阴以滋汗源,煅龙牡收敛止汗。汗为心之液,故佐入麦冬c莲子心c丹参清心火。二诊虚火折,去黄柏,加枣皮c五味滋补肾阴,五脏之阴精皆根于肾也。
盗汗3
男,27岁。腰酸痛,冬春季节经常盗汗,脱影。
黄芪30g茯苓15g西党参15g浮小麦10g麻黄根10g五味10g巴戟天10g肉苁蓉15g甘草6gx5剂
二诊盗汗好转
上方加熟地30gx7剂
三诊汗止,前方巩固。
按:张景岳说“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医原说:“卫气赖下焦阴中真阳,以外出中c上焦,故卫气出于下焦”医宗金鉴中说:“卫行脉外,故属于阳也,然营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可见肾是通过卫气而司汗孔开合,从而实现对汗液的调节作用。腰酸痛,冬春季节经常盗汗,肾虚而卫表不固也。方以巴戟天c肉苁蓉温肾阳,黄芪c党参c茯苓健脾益气,中气足,卫阳生化有源,卫外自固。经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浮小麦c麻黄根c五味酸收敛汗,全方标本同治,二诊证好转,再入熟地益肾精,“汗者,精气也”。
叶天士医案导读
前言
爱爱医的很多热爱中医朋友很希望我能重新接着大家写点什么,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一直没有新稿和大家见面。偶然和紫竹在网上碰面,她希望我能继续为爱爱医的朋友说点什么,说实在的,尽管我临证20多年,先后从师多人,但真属于自己的心得还不多,应该说,还是认真读书的时候,著书写文章的资历还不够。紫竹建议我给大家讲一点叶案,想想也只能如此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临证指南医案应该是不错的主意。不敢说是讲座,只能把自己学习叶案的一点体会告诉大家,权且将本项讲座称之为叶天士医案导读。
怎么学呢,我看和大家一起按照中医内科学的体例一个病一个病的共同学习叶天士的医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医案和大家一起共讨论叶氏的临证经验,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第一章叶氏生平及著作简介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享年八十岁。其先世自安徽歙县迁吴,居苏州上津桥,即今阊门外渡僧桥下塘。家系世医,祖叶时,父叶朝采,皆以医术闻名。
天士幼受家学熏陶,兼通经史子集,聪明颖绝。年十四父丧,即习医,从学于父之门人朱某。叶天士博览勤学,兼采各家之长。朱君以平日朝采叶氏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