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用分消的方法,即宣上c燥中c渗下。吴氏之方共八味药,其中直接治湿的有五味,原方云苓c防己c白通草利湿于下,陈皮c半夏燥湿于中焦二者同时燥痰,只有一味石膏清热,仅用一味桑枝通络。为什么要用杏仁一味,在三仁汤里说的很明白,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通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宣肺亦即开宣肺气,故吴氏把他的治疗方法称之为“开肺法”。湿热化,遂道自通,不通经脉,经脉自畅。

    其实吴氏这张处方即是从三仁汤化裁而来,融入了外台茯苓饮的方义。

    在中医史上最会读书的人可能是吴鞠通了,他硬是从临证指南医案中读出一个三焦辨证来了,不信你看看临证指南医案,再看看温病条辨,你就会发现吴氏所创的方剂大部分都是取自于前者呵呵~所以王孟英最看不起吴鞠通了,说他的东西是抄来的,在编辑温热经纬时他是绝不引吴氏的一字一言

    选这个案只是看看大家是否能把痰c湿c热的关系,以及湿邪的治疗法则及常用的治湿方剂融合在一起思考。读书c临床都要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融汇在一起分析问题,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临床水平肯定能提高的很快

    另外的一点就是要告诉大家治湿勿忘开肺

    下面举一个病例,看看大家在这方面如何

    某女,本校教师,50余岁。病发春日,感受风寒发病,证见发热395c,恶寒,头痛,肢节酸烦痛疼,口干,微苦,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辨证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方用九味羌活汤。服方一剂,热退,恶寒除,肢节疼痛缓解。但患者出现两目胀痛难忍,以头抵墙,口干苦,脉弦。遂以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一剂症平。

    本来要详细地给大家分析这个病案,电话通知我会诊了,这个案子我只好不加以解释,留给爱们自己思考,为什么用九味羌活汤会出现目痛为什么一个表证的病人,从解表很快地转入使用清泻里热的方剂这些理论我们都学过,看看你是否能融汇贯通,加以分析

    做中医的人要善于思考,在临床上要善于把读书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分析病情,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第五讲莫因技小而不为

    谈谈吴茱萸外用的临床心得

    今天有点很不痛快的事,弄的我的肝气上逆,没想到胃气也跟着上逆了,恶心欲呕,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做不了,于是放下手中的事,给爱友们写讲稿,写什么,就写吴茱萸外用治呕吐了我在心烦的时候就这样,喜欢拿出一本古典来一口气读下去,或者随便写点什么

    传统医学中过去曾存在“大方医”看不起“下甲人”的现象,现在的内科临床医生重内治法而轻外治法,常常对一些外治法的使用不曾留神,为什么常常想当然,西药看不好,中药内服也无效,用外治法有效吗呵呵~不可妄下结论,当你实践了,你就会改变这个看法。理论骈文上说的好:“外治之法,即内治之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几个使用吴茱萸外用治大病的例子。

    例案1药毒致呕巧用吴茱萸降逆气

    话说当年我在读硕的时候,跟着我那临床导师大内科主任坐诊,接到某科的一个电话,该科主任说请教授去会诊,一病人反复呕吐两天,已经请内科的几位副主任会诊过,各种止呕西药均用尽,病人症状毫无减轻,滴水不进,家属意见很大,只好请大内主任出面摆平了。

    到了该科,先到病房看那病人,病人俯身于床沿,频频干呕,每次呕完,仰靠,有气脱之感。教授简要问了病情,随后翻阅了病历,判定喹诺酮已停类药物的反应,告诉该科主任,这病人西药无效可用中药,该科主任瞪大了眼睛说,病人呕的滴水不入,中药能喝下去吗,不是在说笑吧诸位可能会有同样的看法,以为老教授在说梦语吧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