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献。

    第八章古代中外医学交流

    祖国医药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但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光辉的贡献,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中外医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国古代医学家也不断地吸取国外的医药学成果,充实和发展了祖国的医药学。

    第一节朝鲜

    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朝鲜分为高句丽c新罗c百济三国。当时朝鲜1的医药学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并曾向日本传播。在我国的医药学著作中,也记载了一些朝鲜医药,如梁代陶弘景所搜集整理的名医别录中,载有百济c高丽人参与我国上党人参的比较;他所编辑的本草经集注中,如五味子c昆布c芜荑等也是产于朝鲜的药物,说明南北朝以前有些朝鲜药物即已传到中国。唐朝王焘的外台秘要记载了高丽治疗“毒气攻心手足脉绝”的方剂:吴茱萸c木瓜煮服。大观本草还记述了威灵仙从新罗传入中国的故事。当时有些方书上某些药还注明要用新罗的品种。如白附子c玄胡索c人参等。

    我国的医药学也不断地输入朝鲜,南北朝时梁武帝曾接受百济的请求,派遣医生进行医疗活动,自此针灸始传入朝鲜。唐代强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医药卫生事业也是举世瞩目的,当时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商贾c僧侣及留学生。这一时期有很多医学经典著作传入新罗,如素问c伤寒论c针灸甲乙经c神农本草经c诸病源候论c千金要方c外台秘要等。新罗因已成唐帝国的藩属,医事制度也仿唐制,设医学教育机构,置医学博士,把素问c难经c针灸甲乙经c神农本草经等作为教材,以培养专业医生。宋真宗时朝廷曾两次赠高丽太平圣惠方,该书是宋政府主持编纂的大型方书,后来这部巨著成为高丽国最重要的医方书。北宋朝廷曾多次应高丽邀请,派遣医官赴高丽,从事医疗工作以及分科教授医学,为高丽培养了大批医生,使中医药学广泛地在高丽传播,两国之间常相互馈赠药品。那时在高丽保存了很多以往传入的中医药经典著作,而在中国有些却已经失传,鉴于此,宋哲宗时曾令人抄录一些医药书目录,交给高丽使者带回。次年,高丽即遣使入宋,把黄帝针经献上,宋朝廷则开版雕印,颁行天下,可见宋代时我国与朝鲜医药交流极为频繁。至元朝,元世祖患病,高丽也派出医生帮助诊治。明代中叶和末叶,朝鲜有两部重要医著问世,即金礼蒙等编写的医方类聚365卷今存266卷,及许浚编写的东医宝鉴23卷。这两部书选摘中国医籍,分类汇编而成,内容很丰富。它们保存了很多明代以前宝贵的中医药学文献资料,有些现已失传的医书,可以从这两部医书中看到部分内容。同时中医药学对朝鲜“东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独特的东医体系实际是由朝鲜的古代医学借鉴了中医中药基础理论发展而来。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朝鲜内医院教习御医崔顺立等经朝鲜皇室批准来中国,要求明太医院解答他们的医学问题。明朝廷组织人员与他们进行了学术讨论,后由太医院御医将讨论内容,以问答形式整理出来,汇编成医学疑问一书。这是朝鲜和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家级的医药学术讨论会。后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崔顺立再次来明太医院进行学术讨论,太医院又将其内容辑为答朝鲜医一书。

    注释:

    1高句丽c新罗c百济三国时期以后,唐高宗灭高句丽c百济,其地悉归新罗。相当我国五代时,国号为高丽。明初始称朝鲜。为方便叙述,文中概称为朝鲜医学。

    第二节日本

    中医药向日本传播最早的“使者”应当是方士徐福。据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c童女数千人,过海寻不死之药,而东渡扶桑今认为就是日本,但一去而不返。

    南北朝时明堂图等医书传入日本,针灸术在日本逐渐为人传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