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神农本草经内容分析,即使曾有出于“三世”的神农本草存在,神农本草与神农本草经也不是一部书。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天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根据这一古代传说,故本草书托名神农而作。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原书早已佚失。现在流传的版本是从后世本草著作中辑复起来的。神农本草经也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约成书于秦汉时期。虽托名“神农”所作,实际上总结的是至汉所积累的药物学知识。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并创立了药物的上c中c下三品分类法,较系统地阐述了四气五味c七情合和等药物学理论,是古代药物学的奠基之作。
汉魏时华佗的弟子吴普著吴普本草,该书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兼收并蓄,载药441种。书中引用大量古文献,反映出汉末魏初尚可见到托名神农c黄帝c歧伯c雷公c桐君c扁鹊c医和等所作的各种本草著作或文献。其书对后来的本草著作影响很大,大约在北宋时亡佚,清代有据类证本草c太平御览等书中所录的吴普本草的辑复本,并留存至今。
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鉴于神农本草经经传抄之误已是“三品混糅,冷热舛〔chuan喘〕错,草石不分,虫兽不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因此对以前的药物学做了总结,撰成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句容人。博学多才,奉佛c道两教,隐居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但又关心朝政,朝廷有事又常去向他咨询,故人称“山中宰相”。他著述颇多,范围很广。在医学方面对本草c方治c养生等颇有贡献。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使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内容得以存留于后世。名医别录是魏晋以来医家,如李当之著李当之药录c吴普等增补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又称名医副品,共365种。本草经集注改进了药物分类的方法,基本上是依据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玉石c草木c虫兽c果c菜c米食c有名未用七类。凡神农本草经原文,均用朱笔写;增补内容用墨笔写,使神农本草经保留了原貌。该书在本草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唐代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著名的纽伦堡药典要早800多年,这就是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新修本草载药850种,图文并茂,分正文c图和图经三部分。正文记述各药性味c主治c用法;图是在编辑该书时经广泛征集来自全国各地药物形态图及文字说明;图经内容是药物的形态c采集和炮炙方法。唐以后正文部分均收录在证类本草等书中,图及图经部分则早已亡佚。新修本草问世后,很快就传入朝鲜和日本等国,可见其在国内外影响之大。至清代自日本仁和寺发现该书十三四世纪抄卷子本残卷,由是新修本草的大略面目才重新见世。
新修本草之后,民间本草著作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与李珣的海药本草最有影响。李珣,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祖籍波斯。李家以经营香药为业。海药本草是一部以海外传入药物为主的本草书。二书均佚,大部分内容被其他本草书所引用而得存。
宋代朝廷曾两次组织学者修订本草,即开宝本草,载药983种;嘉祐本草,载药1082种。嘉祐本草编修过程中,朝廷诏令全国,征集150余个州郡所产的药物标本及图形,由苏颂主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绘刻的药物图谱本草图经。其书实用性很强,遗憾的是也早散佚,其主要内容保存在证类本草及本草纲目中。
这一时期以个人努力编集的本草书要数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最有成就。唐慎微,字审元,世医出身,专心医业,不愿为官。为人看病不论贫富贵贱,有请必往,且治病多不取报酬,只求索名方秘录,读书人凡从经史子集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