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
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
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倘其伟大不足与
英雄相共鸣,便不能描写英雄;倘其柔婉不足与少女相共鸣,便不能描写少女。故大艺术家
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c无生物;犬马花
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
,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
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
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没有体得龙马的活力,不能画龙马;没
有体得松柏的劲秀,不能画松柏。中国古来的画家都有这样的明训。西洋画何独不然我们
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
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
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为了要有这点深广的同情心,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然后和墨伸
纸,从事表现。其实西洋画家也需要这种修养,不过不曾明言这种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
通的人,对于事物的形色姿态,多少必有一点共鸣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装饰,器具的形
状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观者,就是为了要适应天性的缘故。眼前所见的都是美的形色,我们
的心就与之共感而觉得快适;反之,眼前所见的都是丑恶的形色,我们的心也就与之共感而
觉得不快。不过共感的程度有深浅高下不同而已。对于形色的世界全无共感的人,世间恐怕
没有;有之,必是天资极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隶,那些真是所谓“无情”的人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
,又自然地及于猫犬c花草c鸟蝶c鱼虫c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
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一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
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
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
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
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
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
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
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
艺术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