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气象”看,则为壮心不已之志士情怀,为九死不悔之生命意志,为苍茫之圣贤境界。人的生存性即时间性。然而,倘若没有时间的边缘状态落晖c日暮,则亦不会有生命的边缘状态;而没有生命的边缘状态,人就无法真切体验生命。因而,这里的时间,作为诗之审美触觉,已深入生命价值的底蕴,呈示时间与生命此在的澄然明彻,显出中国人文精神之至高境界。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中亦有一段话,代表另一种时间体验:

    唐子西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初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c国风,陶杜诗c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清泉,漱齿濯足归而倚仗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擎苍c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忽忽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

    这不仅是传统山水田园情趣意境的典型表现,而且是中国文化关于时间体验的生动标本。这里,时间的一维性,已由山静日长的细腻感受所代替;过去c现在c将来的人为抽象时间概念在永恒自然的领悟之中层层剥落,自然化的人只是进入当下c此时c瞬息。“顷刻”可以体味“万状”,心境可以容留大化。生命的长度,亦由时间的密度所替代,由此得以充分地品尝人生c消受人生,从而从另一方面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这是以庄学c陶诗为主体的传统所真实体验到的生命的诗情。

    忧乐互济c悲智双修,不是厌弃生命而出命,不是冥冥祈祷于来世,中国诗之时间感,与中国文化的生命态度紧紧相关。无论其为烈士的勉励生命,或为高士的纵浪大化,皆归于生生之道的证悟。

    注释

    1论语学而。

    2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3带经堂诗话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北京。

    4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北京。

    5易谦卦彖。

    6庄子庚桑楚。

    7东坡题跋题渊明诗,乾隆又赏斋刊本。

    第六章鱼跃鸢飞流动飘逸之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园楼”,“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中国山水诗推崇那种流动飘逸之境,在此种境界中,诗人可以驱群山c走沧海c惊天地c泣鬼神,以笔代造化之功,以心体天地之气。中国诗歌显示着人类生命的美感魅力,流动飘逸之境蕴含着中国文化精神。

    「陶纹:气韵生动的母胎」

    宇宙观照

    中国山水诗人,与中国古代哲人有着相同的宇宙观照法。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俯视往还,远近取与”式的观照法。早在民族睿智灵光乍露的易系辞传里,就说过先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诗人们深深懂得此中奥秘。魏文帝诗“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子建诗“俯降千仞,仰登天阻”;王羲之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都是正式的山水诗产生前的作品,然而却以其直观天地的诗心昭示了后世山水诗的灵魂。

    这时的诗人像浑沌初凿的天真孩童,绝不看花之筋脉与水之沦涟。他们对宇宙的美的体味,犹如鸟儿之拍翅,鱼之泳潜,全身心体味宇宙生命的波动。三曹七子诗中最为典型的一首山水诗,即曹操的观沧海有句云:

    秋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