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时候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开始严格标准,所以能不能避开选秀而以女性的励志故事为主。金涛他们一商量,连夜修改了策划文案并及时给他发了电子文档。
双方的合作协议还是作了修改,因为金涛他们是带广告商进去的,对方就要求制作费完全由天娱传媒这边承担,这样,金涛他们就成了一个内容制作商。这是一种不太对等的合作方式,但金涛己别无选择。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却令人鼓舞,他们实现了和北京电视台的合作,这一点,即使在超级女声最火爆的时候,也未能做到。
现在我们要说上海了。
在喜欢上海的人眼里,它有着百年洋派和天生的优越,它的飞速发展和体现着现代c时尚气息的建筑总是夹着着东方式的优雅和忧郁,上海是一种活力勃发而精致的城市,新掺杂着旧,旧连挂着新,过密的人口让城市显得不安与生猛,却又以它的繁华沉浮呈现恬淡与从容;在不喜欢它的人眼里,它是小气的,充满了对外地人的歧视。让人不爽的是,上海原本是没有本地人的,现在所谓的上海人其实都是外地移民,但可笑的是大家把真正的上海人南汇c青浦c奉贤等叫做本地人,就因为他们居住的比较偏,有点穷。上海人对人歧视却是不分地域的,歧视的只是穷人。其心理原因却是因为自己穷,越穷越看不起外地人,大概因为他们在和外来移民中的优秀者竞争时逐渐落了下风。
金涛对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印象也不好,他认为上海是一个死板的城市,很自我很守旧很排外,除了北京,上海人更习惯把其他地方的人都看成是外省的乡下人或暴发户。
对乡下人,他们排斥其穷。
对暴发户,他们嫉妒和仇恨其富。
我们不能怪金涛偏激,这可能跟他在上海遭受到的打击有关。上海天娱传媒的牌子并没有被精明的上海人误认为他们是自己人。
简单地说,他们在上海磨了一个月,找了很多朋友,却连跟上海文广合作的门都没有摸到。原因还是跟在北京受阻差不多,上海文广的加油,好男儿与湖南广电的超级女声因为明争暗斗早就闹出了很多风风雨雨,他们可以以私人朋友的身份接纳你,但对于单位之间的公事,却不能不公办,而公办的结果是能不办就不办阿拉上海滩的码头不是哪个想拜就拜得了的。
时间越来越紧张,一天一天接近对外公布协作媒体的期限,金涛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上海教育电视台。
仍然是不对等的合作金涛他们得以纯粹的时段购买方式和他们合作。他们的地位与广告用户类似。
好在成都站异常顺利,因为超级女声让他们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是大家熟悉,二是他们希望借助与金涛他们的合作实现对外拓展。
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历让金涛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感受:其实在媒体与媒体之间并没有一堵逾越不了的高墙,一些壁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为设置的。说来说去还是可以说到体制上,如果普通的电视节目也能象电视连续剧那样实现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单位间合作的行政色彩就会让位给市场化运作,就能实现合作方的双赢与多赢。
与电视媒体合作的不顺畅,让金涛很快进行了反思:选择电视媒体作为活动的主要平台到底准不准确。
节目要塑造和展示的是30岁左右的一群精英女人,她们是社会的中坚,仔细想一想,她们中的很多人其实是没有大把的时间看电视的,看电视应该不是她们首选的休闲和吸取资讯的方式,她们可能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与网络的亲密接触上。总而言之,节目的受众群体应该是与超级女声的“粉丝”有区别的,因此,在运作模式上也应该求新求变,比如说,可以在网络可以设置一个虚拟人物,让她去承载那些熟女真我的风彩,电视和报纸作为一种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