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存在,正好应验了那句“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老话,因为管理队伍恶性膨胀旧天娱传媒的员工人数一度达到300多c月人员工资将近120万c因为盲目投资,不仅赚的钱几乎全部打了水漂,甚至还亏损了一两千万,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息。
分管艺人事业部的副总经理也姓王,叫王珂。在舞美师的某篇博客后面,有网友留言谈到了天娱传媒的几“王”:“王鹏天天钓鱼忙,王伟时时谈理想,王珂赔钱搞演唱”
在王伟眼里,1979年出生的王珂是一个聪明能干而且勤奋肯干的人,现在经王伟的推荐,王珂也上了长江商学院,成了王伟的师弟。他以前是娱乐频道演艺部的制片人,曾经跟王鹏的太太夏青做过两届“星姐”选美,算是夏青带出来的,两个人是有师徒关系的。刚从大学毕业两三年的他,一进旧天娱传媒就碰上了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暴期,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准备活动,便不得不下场做主力,担子一下子几乎全部压在了他肩上。先是“超级女声”节目的宣传炒作,接着是跟艺人签约谈判,然后是艺人的推广包装,等等等等。
真的就像打仗,需要王珂应付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公司几个副总很难凑到一块儿,凑到一块儿也是为了处理突发状况。
为什么制度管理优于人的管理因为前一种管理模式可以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事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它以把事情做好为终极目的。人管人却将极大地增加沟通成本,甚至可能因为与事情无关的一些个人因素而生嫌隙,结果不仅费时耗力,而且可能还会偏离目标。
王珂真的很累很忙,但按照旧天娱传媒的扁平管理模式,王伟很难插上手帮上忙,尽管他是有艺人经纪证的当然,也不是说拿了个证就一定做得好艺人经纪。
好在账上很快就有了钱。
用一夜暴富形容当时的旧天娱传媒真是恰如其分。很多企业慕名而来,合同没签就先打钱,说要预订某某某艺人,就好像上医院排队挂号一样。
这种情况就是乱搞乱发财,旧天娱传媒哪有心思c哪有时间c哪有必要加强内部管理
包括王伟在内的很多人是提过一些建议的,他觉得天赐良缘让旧天娱传媒有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这时应该根据新的形势作出新的长远规划,应该立即引进专业的营销人员,专业的艺人部开发人员,组建一流的专业团队,走上专业化发展的轨道。
他们的建议被忽略了。
人员的引进倒是挺快的,但绝大部分是为艺人做公关c后勤服务的助理。在全社会的狂热追捧下,超女的草根性一夜之间发生了质的变化,马上就丑小鸭变白天鹅c野鸡变凤凰了。像李宇春,马上大牌了,配人配车,助理和司机加起来就是三四个。原来不到十人的艺人事业部,没多久就扩张到一百六十多人,翻了十几倍。坊间曾传言,说艺人事业部在北京招人时放言:到天娱传媒来吧,两三年保证你有房有车。对此没有话语权的王伟心里直呼看不懂。他知道,北美最大的经纪公司,就是艾薇儿的那家公司才六十来人,人家一年的产值是16亿美元。王伟认为旧天娱传媒的那些钱根本就没有花对地方。
旧天娱传媒各部门进人c行政性支出完全没有计划。王伟不知道准确的财务报表数字,但他知道艺人事业部2005年的大致收入有四千多万,当年大概就花掉了将近两千万。
2005年“超级女声”的选秀活动结束后,王珂他们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策划,就是准备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搞一个“超级女声”巡回演唱会。王伟觉得这个创意不错,“超级女声”电视节目结束不久,大众的热情还未消散,如果以晚会的形式进行商业演出,将有效地把“超级女声”从电视中延伸出来,与观众和市场互动,拓展其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