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做完“超级女声”之后,天娱传媒一算账,湖南卫视给他们的400万中,至少赚了200万,还了税,净利润有150来万。还有另外一笔账,据2005年8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工商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3月,天娱传媒还亏损100余万。”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旧天娱传媒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节 敏感的人是痛苦的
2004年年底,曾经同王鹏c王伟一道在娱乐频道企划部干过的李志华被任命为旧天娱传媒的副总经理,他的特点是笔头功夫好,挺能写的,思想活跃,也很有见地。我们不知道他的被任命是他自己要求加盟天娱传媒的结果,还是娱乐频道欲加强旧天娱传媒领导班子力量的结果。反正上任伊始,积极性挺高的,很想有一番作为。
2004年的“超级女声”已使旧天娱传媒在湖南广电小有名气。李志华进来之后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不仅工资砍半,而且公司账上完全没有钱了,必须靠借钱才能发工资。仅仅从收入方面考虑,远不如娱乐频道。
另一方面,那时麦可还没有走,总经理一职并非虚席以待。
李志华刚来公司时是很受王鹏欢迎的,王鹏非常信任他,甚至让王伟把“超级女声”的管理权划拨给他。
王伟说让也就让了。
旧天娱传媒与湖南卫视的合作协议是一年一签的,2004年王伟管事儿的时候,整个活动完全是由天娱主导的,负责整个的制作c推广,湖南卫视只是播出平台,等于知识产权方和制作方都归属旧天娱传媒。而2004年年底李志华接手后,情况起了变化,整个的制作权交由湖南卫视了,旧天娱传媒失去了原来的主导地位。这当然不能怪李志华,因为和娱乐频道比,湖南卫视太强势了,再说了,这也不是他能决策的。
2005年的“超级女声”由王平出任总导演,旧天娱传媒就只剩下一个艺人经纪签约的回报,也就是说,整个制作活动无须旧天娱传媒参与,由湖南卫视选出来的选手跟你签约就行了。
李志华来公司不久就和王鹏之间发生了分歧,后来不久便离开旧天娱传媒回到了娱乐频道。时过境迁,王伟用一句“理念不合”概括了李志华与王鹏分手的原因,他觉得李志华是最早看出旧天娱传媒基础不扎实c经营管理有结构性问题的人之一,他的离开应该是觉得和王鹏玩不到一块儿。不过,王鹏毕竟是一朝元老,而且还占有旧天娱传媒5的股份,这使李志华成为了天娱传媒的匆匆过客。
2005年的“超级女声”王伟就没有具体参与了。后来我们将知道,他给自己找了另外一摊子事。紧接着,天娱传媒调进了一个名叫王珂的人,他后来成了公司三驾马车之一,掌管艺人事业部。对于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王珂,王伟始终评价很高。认为他不仅在“超级女声”的宣传炒作上很有功劳,而且,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国有艺人经纪公司艺人经纪业务的具体操作经营者,在完全没有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出唱片c办演出,真的相当不容易,既有功劳也有苦劳。
关于“超级女声”宣传炒作的事,我想发几句议论。
首先,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仅湖南广电就从不同的渠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甚至在事隔几年之后的今天,我都无从判断这是湖南广电高层的统一部署,还是各相关利益团体的自发参与。湖南卫视这时不仅是节目播出平台,而且是节目制作方,它本身就需要大做文章,向外强力推广,但它在明处,发布的新闻资讯必须是正面的,有据可查的,在后来的炒作中,它的地位反而被挤到了二线。因为对于被充分调动起热情的电视受众来说,这些“官方”的信息,不足以满足其对节目设置的悬念的提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