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令完成了一份分内的工作,真的。在外面联系业务的时候,我会打“超级女声”的牌子,因为大家都知道嘛,可以省去很多口舌。去年湖南广电出了一本名叫超级团队的书,把我和我的团队比喻成丐帮,我觉得也还不错,挺像的。
衣着褴褛c拿着打狗棒到处要饭吃,这就是超级团队给王伟他们的定位这是出于王伟内心的淡定还是一种无奈甚至是一种自我奚落旧天娱传媒对于“超级女声”的功劳或苦劳体现在2003年和2004年,那个时候是一个品牌的培育期,没有这两年的积累和推动,就不会有2005年的顶峰。王伟始终强调天娱传媒与湖南卫视这一强势资源整合的作用,认为这是把“超级女声”推上顶峰的一个重要契机。
中国有很多这种参与者众c突破了原有系统的工程,只要一被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性质认定,其中的参与者便会在第一时间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c而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我初步认为这完全是在行政体制下的人才有的一种思维定式。把同样的问题放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就非常简单,大家分工协作以追求公司的整体利润,事先有规划,事中有协调,事后能量化,论功行赏,奖罚分明。
王伟处在官c商两种色彩都有一点儿c又都不完全彻底的旧天娱传媒副总经理的位置。往左靠,想借“超级女声”的名声加官晋级或者做业务方便,可以理解;往右靠,他的这种超然物外的平淡态度,也可以理解。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不能解释,2005年的“超级女声”,曾经让湖南广电的主要领导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魏文彬c欧阳常林乃至湖南省委宣传部c湖南省主要的党政领导,确实给了极大的支持,应该说功不可没,说魏文彬c欧阳常林是“超级女声”的灵魂,张华立是第一推手,一点也不为过。
而2004年的超级女声王鹏和王伟是项目的主要执行者,王鹏主内,负责与湖南卫视的组织协调;王伟主外,扮演了一个打头阵和游说合作伙伴的角色,他在2005年以前的作用,有点像把一个丑女嫁掉的媒婆。
我不知道如果换一个人是不是能够那么漂亮地完成任务。
王伟从这里开始显示善于寻找机会c游说别人以及强于执行的商家风范。
请允许我停下来发几句议论。
我的整体感觉是,湖南广电太缺乏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素养c既善于天马行空地谋划又能脚踏实地执行的管理人才了。可怕的是我经常听到一种论调,就是湖南广电从来不缺人才。追究这句话最先是从谁嘴里说出来的意义不大,应该引起湖南广电高层注意的,是这种流言对员工的情感伤害,因为这句话的言论基础是把湖南广电管理层与它的数千名员工对立。
其实,这句话不仅荒谬而且可笑,实为井蛙之叹。一个单位或领导号称不缺人才,就像现代社会号称不缺能源一样,只能说明言者的刚愎自用和鼠目寸光。
湖南广电相比于其他省级同行,也许多了几个好的节目制作人和几个有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但从它品牌运作和盈利能力的现状来看,如果不尽快解决经营管理人员奇缺的问题,它的竞争力必将逐步减弱,更不要奢谈实现优秀节目与利润最大化之间的良性转换,而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一种资源浪费。
我从我们的老朋友“舞美师”那里找到了佐证。他在揭秘湖南广电人才流失到哪些台的文章中,十分详细的描述了近年来,湖南广电的五次最严重的人才大逃荒,上海s是一次,北京是一次,华娱卫视是一次,澳亚卫视是一次,旅游卫视是一次。他说:“面对这样的人才大流失,令人很痛心。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湖南广电gbs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越战越勇,不断地创造着奇迹。留在gbs的电视人个个名声大噪,红得不可收拾,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