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从省农垦建设兵团掘港农场人事科发的调令函时,母亲对我说:“秀兰,你把信的内容念给我听听。”我小心地把信拆开并认真地从头到尾看了两遍,生怕由于太激动看走了眼。当我确认信的内容后,高兴地对母亲说:“妈,这是大妹妹调往如东掘港农场的调令。”我怕母亲没有文化,听不懂我的意思,又重复了一遍。当母亲知道祥细的情况后,她松了一口气,顿时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站在一旁的我,也被母亲这一时的激动惊呆了。
不知不觉地,我又回忆起当年两个妹妹下农村插队,离开南京时的复杂心情和她们当知青一幕幕的情景在我脑海里呈现。我心想她们终于结束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幸运地进了工厂,成为一名产业工人,看到了今后的希望,为她们又增添了一份喜悦而高兴。
丹阳离南京不远,当时坐火车只要个把小时。第二天,我乘坐火车到达丹阳火车站,下车后,又乘坐半小时的长途汽车,不顾疲劳到了我大妹妹的知青点。我先到公社,咨询了具体的知青点,我妹妹插队的公社,地方比较大,知青点很多,一时难以找到。在公社干部的指点下,在途中正巧遇到当地一位农民告诉我:直走,村头那间房子就是。我急忙走到村头,站在房子的门口,看不到一个人,很着急,心想:这会儿大约九c十点钟,大家都可能下地劳动了。
看得出眼前的这是一间由稻草铺盖的平房,面积不大,约有二十多平方,由于房子不高,屋内光线比较暗,门是敞开的,在外面隐约可以看到里面放了五张单人床,没有听到里面有什么动静。外面也没有什么人,我在门口就高声地喊:“里面还有人吗”许久,里面没有人回应。片刻之后,我把头伸进门里,往里面走了一步,又喊了一声,这次走出来一位小女孩,看上去年龄大概有十五c六岁,她很有礼貌地问我:“大姐,你找谁”我说:“南京的知青黄美珍住在这里吗”她回答道:“她住在这里,现在她正在田里锄草,你有什么事吗”我对她说:“我是她大姐,有急事找她,你能帮我把她找来吗”她爽快地说:“可以,你进来坐。”说着就急忙放下手中的活,飞快地往南面田地跑,她一边跑一边高声地呼喊着:“黄美珍,黄美珍,你大姐来了。”我站在门口的大广场上,往那个女孩子奔跑的方向望去。劳动的地方离住处不远,时隔二十来分钟,远远看到大妹妹一手拿着锄头,一边飞快地往住处跑来。她跑到我面前时,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当我告诉她,她即将要调到如东掘港农场工作的消息时,她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微笑爬上了她的脸庞。我迅速协助她整理好简单的行李,吃完在丹阳插队的最后一顿饭――青菜烧豆腐,负责人为了欢送黄美珍调动工作和接待我,又特意地安排人到公社小店购买了一碗满满的盐水鸭,大家有说有笑,吃得津津有味,到下午一点,我们带着行李离开了知青点,到了丹阳长途汽车站,我们俩就此告别,大妹妹乘上从丹阳到如东的长途汽车,而我返回南京。大妹妹从此离开了插队生活长达两年之久的地方,开始了新的工作,走了上新的工作岗位。
第二年春节过后,三c四月份,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气温开始回暖,春天来了,梅花山的梅花和我们大院里的桃花都争相开放,花草树木长得很茂盛,新的一年有新的盼头。就在这时,我母亲又接到了我小妹妹来自省农垦建设兵团如东掘港农场的调令。就这样,两个妹妹先后都调到了我父亲所在的农场。
我小妹妹插队的知青点在句容,句容镇离南京城比较近,在南京汉府街可以坐长途汽车直接到,到小妹妹插队的公社不用转车,交通很便利。到句容下车后,只要步行五c六里路就可以到达。我在句容站下车后,按照信封上的地址,顺着小路边走边打听,由于路还比较平坦,走起来快捷又轻松,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