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性,不同于图画“绘影摄光”
,景状“近于自然”
,而是“以有节奏之变动为系统,而又不稍带于迹象”。而且,后者在人的生理上,“有节宣呼吸c动荡血脉之功,而在心理上,则人生之通式,社会之变态c宇宙之大观,皆得缘是而领会之。此其所以感人深,移风易俗也。”
2
正因为文艺具有直观性和审美器官的独特性,蔡元培进
1蔡元培文集,第54页。
2车尔尼雪夫斯基著c周扬译: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第6页。
668
25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一步引伸出“美的对象”的普遍和超脱的特性,指出:凡味觉c臭嗅觉c肤觉之含有质的关系,均不以美论:而美感的发动,乃以摄影和音波辗转传达之视觉为限,所以纯然有“天下为公”之概1。
三文艺具有直观性,也就有了一定感性形式的美。蔡元培把这种感性形式的美,看作“美的条件”或“美术的条件”。
他说:“图案上美的条件,第一是有节奏。简单的,是用一种花样,重复若干次。复杂的,是用两种以上的花样,重复了若干次第二是均齐。”
2还有“对比,增高,调和等等”。
3
又譬如说:
雕刻之精者:一曰匀称,各部分之长短肥瘠,互相比例,不违天然之状态也。二曰致密,琢磨之工,无懈可击也。三曰浑成,无斧凿痕也。四曰生动,仪态万方,合于力学之公例;神形活现,合于心理之公例也4。
作为雕刻之精的标志“匀称c致密c浑成c生动”
,前三点讲的是感性形式的美,第四点“生动”实是一个美学范畴5。
“合力学之公例”的为“形”
,“合心理学之公例”的为“神”。
神形兼备,相当于谢赫古画品录中所说的“气韵,生动
1蔡元培美学文选,第220页。
2同上,第93页。
3同上,第103页。
4蔡元培美学文选,第59页。
5参见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文艺出版社,第44页。
66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56
是也。“
1这是视觉艺术的感性形式美的规律。
至于听觉艺术的感性形式美的规律,与以上第二方面谈到的音阶c音量c音色c谐音,以及乐调c乐曲有关。虽然“初民的音乐,唱歌比器乐发达一点。两种都不过小调子,又是偏重节奏,那谐声是不注意的。他那音程,一,是比较的简单;二,是高度不能确定。”
2但是,初民的音乐,毕竟具有一定的感性形式美,只不过与现代音乐相比较,其“形式是简单一点儿,粗野一点儿”罢了3。
尤其可贵的,蔡元培还揭示了“复杂而统一”是文艺感性形式美的“公例”
,“至今尚颠扑不破”。
雅氏即亚里士多德引者注对于美术,提出“复杂而统一”一条例,至今尚颠扑不破。譬如我在这个黑板上画了一了一个圆圈,是统一的,但不觉得美,因为太简单。又譬如我左边画几个人,右边画个动物,中间画些山水c房屋c花木等类,是复杂的;但也不觉得美,因为彼此不相连贯,没有统系,就是不统一。所以既要复杂,又要统一,确是美术的公例4。
显然,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过“寓变化于整齐之中,
1此句标点,按钱书华管锥篇第四册,第1353页所作的句读。参见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第三章“释气韵生动”第十二节“气韵与形似问题。”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