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社1962年版,第155页。
3蔡元培美学文选,第78页。
65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36
音乐家之参考,此欧洲音乐之所以进化也1。
其实,“音乐所及于人群之影响”
,在西方又作为艺术社会学研究对象。
有人仍把它和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合成一起,为美学学科的三大组成部分。影响人群,就是有益,抒发情感,也就是愉悦。二者结合在一起,沟通了美感的功利性与愉悦性使之趋于统一2。
三 美感的种类,包含了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和滑稽感。
蔡元培首先在对比中,分析优美感和崇高感。
美感本有两种:一为优雅之美,一为崇高之美,优雅之美,从容恬淡,超利害之计较,泯人我之界限,例如避游引者注
名胜者,初不作伐木制器之想;赏音乐者,恒以与众同乐为快;把这样的超越而普遍的心境涵养惯了,还有什么卑劣的诱惑,可以扰乱他么崇高之美,又可分为伟大与坚强之二类;存想恒星世界,比较地质年代,不能不惊小己的微渺;描写火山爆发,记述洪水横流,不能不叹人力之脆薄。
但一经美感的诱导,不知不觉,神游于对象之中,于是乎对象之伟大,就是我的伟大;对象的坚强,就是我的坚强,在这种心境上锻炼惯了,还有什么世间的威武可以胁迫他么3
1同上,第85页。
2参见拙作:坚持美的功利性和美的愉悦性相统一学习周恩来美学思想笔记光明日报,1981年1月7日。
3蔡元培先生全集,第898899页。
656
04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在古希腊,优美和崇高壮美并存。优美的象征是阿波罗ap一l一,译意美神
,崇高壮美的象征是刀尼索斯di一nys译意酒神。前者是幻想的,恬静的,乐天的;后者是狂奔的,冲动的,悲愤的。一个代表理念的世界,一个代表意志的世界。在古希腊文明的和谐的精髓中统一起来1。
但是,真正从理论上进行优美和崇高的对比研究,是从博克c康德开始的。而蔡元培较多地是吸取了康德关于优美与崇高的对比研究的成果,同博克关于崇高含有一定的痛感和恐惧感的观点,持有保留的态度,这也许是与蔡元培比较中c西艺术,“优美的多,很少神秘性与压迫性”2,以及先秦美学中“大”无痛感和恐惧感的描述有关。
康德认为,优美的快感联系着“质”
,崇高的快感联系着“量”。优美的快感,是单纯的快感,和谐c平静,而又安宁。
正如蔡元培所说的“从容恬淡”。可是,崇高的快感,则是由压抑转向振奋,激动,就崇高与优美相比较来说,数量的范围,对于崇高是极其重要。
和崇高相反,任何卑劣和渺小,都是丑的。康德还把崇高分为两种:一是数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体积无限大;二是力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既引起恐惧又引起崇敬的那种巨大的力量或气魄,激发起人的尊严。
蔡元培把崇高分为“伟大与坚强之二类”
,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在具体的感受和评价上,他们两
1狄更生g。
l。
dickn
:希腊的生活观,彭相基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229页。
2蔡元培美学文学选,第168页。
65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46
人在实质上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康德把崇高的根源只在内心和思想形式上去寻找,而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