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同的音c韵c调c字c句相互参杂,以造成和谐之美。集字成句,骈异相同,奇偶相成,异韵相参,异调互换,集句成章,长短参差,低昂应节。

    即使间或有无韵之文,也必须是奇偶相成,抑扬相间,八音协唱,默契吕律之道,只有这些相互协和,文章便更加华丽而不同于一般非文学的记事之文。

    这也是文体所必备的。

    他注意到了对四声。平仄的分析。句中的平声c仄声要有一定的安排规律,这样吟咏时才能有轻重c低昂相间c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之美,也便于记忆。此外,他还说明了虚字必须与实字相互参用,以助语意的表达和文句的美。

    所有这一切,都同他为“文”所下的定义“文也者,乃英华发外秩然有章之谓也”

    2,有着极大的关系。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09页551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09页551页。

    41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04

    第四节 对中古文学风貌的探索

    中古是指汉末c魏晋和宋c齐c梁c陈这一时期。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有很大的变迁,显露其特色和异彩。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就是探索中国中古文学风貌的学术专著,“议论不多,却自成体系,学术上也颇有些可取之处”

    1。因为该书以辑录排比所论的当时的文学评论为主,略加引论和案语,以为连缀,写作方法较为特殊。刘师培指出:

    建安文学,革易前型,迁蜕之由。可得而说: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 一也。建武以还,士民秉礼。迨及建安,渐尚通侻;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二也。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此。三也。又汉之灵帝,颇好俳词,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四也2。

    这一段案语,揭示了汉末的文学从经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宫廷玩物的地位而变为自觉的地位,成了建安文学变革以前的原型或基础。造成这种变迁的原型或基础的原因,主

    1舒芜:校点后记,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43页。

    2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再版,第11页。

    418

    20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要是时代c政治的因素在起作用。

    “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尚清峻”

    ,而这一“清峻”又成为建安文学的四大特点之一。

    “通侻”为第二特点,“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

    ,是思想解放的一种反映。

    “骋词”

    c“华靡”这第三c四两大特点,体现在用词造句的风格上。建安文学的清峻c通侻c骋词c华靡,基本上为后来的鲁迅所接受并加以改造,变为“清峻c通侻c毕丽c壮大”

    1。

    鲁迅具体分析了汉末魏初文章“清峻c通侻c华丽c壮大”的原因,指出:“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在曹操的统治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影响到文学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意思”

    ,而且“他的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

    ,使“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2。

    他还提出“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