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诗与古今c诗与现实c诗与诗人问题上一样,黄遵宪的观点也是富有革新精神的。
1致饮冰室主人手札光绪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2致饮冰室主人手札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一日。
310
49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第十章 严 复
严复18541921年
,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c升总办。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陆续发表论世变之亟c原强c辟韩c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观点,并翻译了英人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
,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
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了原富c群学肆言c法意c穆勒名学等,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的启蒙思想家。辛亥革命后至去世前,他虽仍保持强烈的爱国思想,却已成为一个保守的老人。
严复虽没有较系统的美学论著,但他的美学观,散见于政治c伦理c逻辑c文学艺术评论和诗文中,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大致相同,发挥了一定的积极的历史作用。
31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92
第一节 关于美和美术的名理思考
严复在〈法意〉按语中指出:
吾国有最乏而宜讲求,然犹未暇讲求者,则美术是也。
夫美术者何
凡可以娱官神耳目,而所接在感情,不必关于理者是已。其在文也,为词赋;其在听也,为乐,为歌诗;其在目也,为图画,为刻塑,为宫室,为城郭园亭之结构,为用器杂饰之百工,为五彩彰施玄黄浅深之相配,为道途之平广,为坊表之崇阂1。
这里的“美术”概念是广义的,相当现今包括“美术”在内的“文学艺术”。严复把文学艺术,划分为听觉艺术如乐c歌诗
c视觉艺术如图画c刻塑c宫室等和语言艺术如词赋三大类。作为文学艺术的特征,除了“可以娱官神耳目”
,具有形象性c愉悦性以外,还在它“所接在情感,不必关于理者”。因此,严复强调要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文学艺术的特征。他指出:
诗贵兴象,论者不宜固执如此,所谓不以辞害意者也2。
诗家赏会之事,不可以常理相绳,则置之不论
1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8页。
2严复集第5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81页。
312
69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可矣1。
尽管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可能出现这种有悖于常理的情感体验,尽管在评价文学艺术作品时,要看到形象大于思想,不能以辞害意,并不意味着严复“不必关于理者”
,提倡无理性c纯直觉,达到了柏拉图式的“迷狂”的程度。这是因为严复接受了中西哲人提出的“诚真
c善c美“相统一的观点。他认为,当时中国文学艺术现状十分破损而污秽。
“宫室之卑狭,道路之莱污,用器百工之窳拙,设色之浓烈,音乐之噭楚,图画则无影,刻塑则倍真,以美术之法律绳之,盖无一不形其失理,更无论其为移情动魄者矣”
2这与人生之道的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