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在于与其他人工所从事的不一样,“你只要用一分心力,自然有一分效果还你,而且效果是时时不同,一日比一日进步”

    ,结果“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简直并合为一”

    ,不是一般欣赏自然美的移情关系2。

    这里,他把审美趣味囿于生命哲学的樊篱,显示了作茧自缚的反科学c反历史的荒谬性。

    生活是什么

    宇宙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这些在近代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经有所阐明。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3,至于人类的社会,乃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它们之间怎么能同日而语呢梁启超信奉生命派哲学,说什么“生活即宇宙,宇宙即生活”

    ,就把宇宙和生活等同起来。

    他不知道宇宙是包括生命与无机自然界在内的整体,而生命只是这个整体的构成部分。

    部分怎么能等同整体呢即使审美对象的拟人化,也不等于它能享受人类社会生活美的全般。本来,他的美的分析和研究出发点,多少还带有人类生活的内容;认为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吸收趣味的营养”

    ,可以“增进自己生命的健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但是,当他进一步追求审美趣味的根源时,并不是建立在审美主体人对审美客体的感受c判断c评

    1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饮冰室全集文集之三十八,第6061页。

    2趣味教育和教育趣味,梁任公学术讲演集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2年版,第155页。

    3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78页。

    236

    02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价上面,而是学着生命派哲学的样子,利用“生命”或“生活”之类的名词概念大作文章,因此所谓“生命”成“生活”也就成了观念c意识的派生物;这个归结点,无疑是错误的。从以上对美的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来看。梁启超所持的是一般客观唯心主义者的立场和方法。

    第二节 美感的特征和社会功用上

    中国近代是个风云变幻c代代相嬗的时代。梁启超论述美感的特征和社会功用时,十分注重情感,糅合了人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客观上符合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要求,起了积极的作用。

    梁启超是个“小说界革命”的热心倡导者。他的小说理论,对于美感的特征和社会作用的分析和研究十分透辟。他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这篇著名的论文中认为:

    小说之以赏心乐事为目的者固多,其最受欢迎者,则必有可惊可愕可悲可感,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者也1。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小说能“常导人游于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受之空气”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

    1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第157页。

    23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2

    人之恒情,于其所怀抱之想象,所经历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习矣不察者,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欲摹写其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

    有人焉,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感人之深,莫此为至1。

    梁启超紧紧扣住人们情感中的想象这一中间环节,抒发审美的感受,有情c有状c有境界,都能够在文艺作品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