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页。

    2艺概,第44页。

    3同上,第78页。

    4同上,第115页。

    184

    86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易。系传:“物相杂故曰文。”

    国语:“物一无文。”徐锴说文通论:“强弱相成,刚柔相形,故于文人文为文。”

    朱子语录:“两物相对待故有文,若相离去便不成文矣。”为文者,盍思文之所由生乎1

    文,通花纹之纹,必是多线成形。色c线c形,组成有一定的内容的画面,才能是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如果只是孤立的割裂的一根断线堆色彩,哪有什么意义

    谁会去欣赏它

    怎能构成审美对象

    文章文艺作品

    的思想内容和文采,都是多样对立的辩证统一,这在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理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原理。刘熙载把它们用“一”与“不一”的辩证范畴,加以阐述:

    国语言“物一无文”

    ,后人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

    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2。

    这里所说的“物无一则无文”中的“一”

    ,与“物一无文”中的“一”

    ,不是一个意思,而是它的转义。“物一无文”的“一”

    ,是指绝对的单调,没有多样对立的单一;而“物无一则无文”中的“一”

    ,则是统一这些多样对立的“真宰”

    ,在文艺作品中就是“主脑”

    c“主旋律”

    c“主色调”

    c“主题”等等。没有“主脑”统帅的多样,就是杂乱的堆积,形成不了整体和统一体,当然也不能成为有审美价值的对象。换句话

    1同上,第47页。

    2艺概,第48页。

    18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61

    说,要形成审美对象,要写成文章,要有文采,绝对的单调的“一”不行,必须有多样对立;只是多样对立也不行,又必须统一于“一”。多样与统一,必须辩证结合。文艺作品的内容是如此,结构是如此,文辞和文采,是如此。一切都必须如此。

    刘熙载在经义概中也谈到主脑驾驭材料,有助于论一与多的辩证关系。

    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百变而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1。

    部的一字一句必须为篇章的全局服务:

    字句能与篇章映照,始为文中藏眼,不然,乃修养家所谓瞎炼也2。

    字句一多,就必须分主次;材料多样,就必须有秩序,有章法:

    多句之中必有一句为主,多字之中必有一字为主3。

    言有物为理,言有序为法4。

    1艺概,第172173页。

    2同上,第178页。

    3同上,第115页。

    4同上,第182页。

    186

    07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写文章的本领,当然首先不在于文笔章法,但文笔章法却是必须讲究的,这也是个辩证观点。

    笔法,初非本领之所存。然愈有本领,愈要讲求笔法,笔法所以达其本领也1。

    这就是文心雕龙。定势所说的“情固先辞,势实须泽”的意思。刘熙载还指出:

    昌黎虽尝谓:“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而必曰:“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