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这里所指的是精神美。
“声色不形,肃然有律”
,信仰这种精神美,既可以培养德育“格其邪心,宝其灵魂”
,又可以培养智育“化其愚蒙,宝其才能”。德育c智育同美育相一致,真c
1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二册。
2汤亦吾编:书法丛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3艺舟双楫,139页c144页c145页c144页c121页。
1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1
善c美也就统一了。
从美宝学三等论中,可以看出洪仁用带着宗教色彩的语言,宣传太平天国的教义和信念,并用审美的标准培养最忠诚人物的德行,号召他们追求崇高的上等美育,即精神美高于一切的理想目标。在洪仁看来,太平天国起义的目标,便是最美c最高的理想。这个最宝贵的理想,便是“复见新天c新地c新世界”
,一切事物和行为都要符合这个目标。
同时,洪仁认为代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各类物质产品,也是“正正堂堂”的,可以推广应用的,因此也是值得赞美的。换句话说,凡是对社会有用c推动时代前进的东西,就是宝贵的,同样属于美的范畴。古希腊美学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凡是我们用的东西,如果认为是美的和善的,那就都是从同一观点它们的功用去看的。”
1正因为这种功用是物质的c实在的东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工精心创造的结果,起到了“探造化之巧善”
c“广闻见之精真”的作用,既有别于精神产品,也能够促进精神美的形成,因此本身也是美的。在这里,美与善c与真又统一起来了。
洪仁之所以把诗画金石放在美宝的最下等,是因为这些东西的表面之美,与善c与真不相统一,已经沾染上“骄奢之习”
,为有闲阶级所津津乐道。洪仁一再强调,美应该包含真和善,美便是真和善的统一体,如果离开了真与
1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页。
126
0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善,染上“骄奢之习”
,便无足称道了。他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把诗画金石列为美的下等的。法国启蒙运动的美学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真c善c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1洪仁把美分为上c中c下三等的理论依据,就是真c善c美的统一论。他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强调政治理想,是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c批判建封统治服务的。
当然,洪仁把美分成上c中c下三等,既有积极的一面,这是主要的。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真善美相统一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把诗画金石列为下等,抹煞了诗画金石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看不到诗画金石也是精神产品的一部分,不甚妥当。由于当时阶级斗争非常激烈,他的这种见解,深深打上时代烙印,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节 美的作用在于“以风风之”
在资政新篇开篇的总论之末,洪仁曾以“以风风之”
c“以法法之”
c“以刑刑之”三者相结合作为治世的方略,并且提出:“三者之外,又在奉行者亲身以倡之,真心以践之,则上风下草,上行下效矣。”
2
洪仁美学思想,不是关在象牙塔里冥思苦想出来的,而
1绘画论,文艺理论译丛,1985年第4期,第70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