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难,并能化险为夷,战而胜之。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的,力量崇高的事物,“因它们提高于我们的精神力量越过平常的尺度,而让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类的抵抗能力,这赋予我们勇气来和自然界的全能威力的假象较量一下。”

    1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对“另一类抵抗的能力”作了解释,说:

    这“另一种抵抗力”是什么它就是人的理性方面使自然的威力对人不能成为支配力的那种更大的威力,也就是人的勇气和自我尊严感2。

    魏源诗作中的“奋势成独往”

    c“天地人力尊”

    ,同康德崇高论大体接近,二者充满了理性的乐观主义和压倒一切c征服一切的英雄主义;二者所阐明的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抗c克服c战胜,显示自身的崇高人格和力量。不过,一取形象显现,一取理论形态。

    与此同时,作为审美主体来看,在对审美对象的欣赏c领略过程中,又不能忽视人自身的感受c经历c心情和嗜好等。

    人要展开心灵中的丰富的感受,要有切身的体验,要身临其境,才能畅发。

    登高使人,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3。

    1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01页。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79页。

    3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7页。

    5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4

    魏源十分强调,这种亲身经验,并把它看成为认识事物面目的一个关键问题。用哲学语言来说,他在“知”

    “行”关系上,强调“行”对人们认识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要了解事物,就必须亲自与它接触。他举例子说,看了五岳地图的人,以为了解山了,却不如上山打柴的人走一趟,知道得更清楚;听人谈论浩翰大海的人,以为知道海了,实际上不如出海经商的人,看一眼知道得更清楚;浏览了详细名菜谱的人,以为知道了菜味,然而还不如厨师尝口,更了解这种名菜的滋味1。这里谈的是“知”

    “行”问题,对山水自然美的欣赏c领略,既有“知”

    ,又有“行”。足不出户,仅是“卧游”

    ,并不能真正全身心的欣赏c领略自然山水美。

    “登高使人,临深使人欲窥”

    ,就把审美主体在身临其境中具体感受畅发出来。这山水自然空间赋予人的和情感,所谓“人重登高乐,岩居总不如。”

    2

    他认为,“游山浅,见山肤泽;游山深,见山魂魄。与山为始知山,寤寐形神合为一”

    ,这是一种审美状态。审美,可以是一种外观的c比较冷静的评价,也可以是一种物我一体c形神融注的感受。

    “与山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为一”

    ,自然受到禅宗自然观的支配和影响,同他恪守的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物感说”

    ,也是一致的,叶维廉在中西山水美感意识的形成一文中指出:王维的山水诗鸟鸣磵一诗是

    1同上。第177页。

    2同上。第663页。

    58

    2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在感悟以后只作迹出自然山水的一种不加解说的肯定”

    ,“近乎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1魏源的“与山为一”

    ,符合禅宗的最高境界,与王维山水诗描绘是相通的。因为“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才能达到形神合一。较低的境界,要么强调形“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要么强调神“见山不见山,见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