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命运,在非中国人看来,简直如同天方夜谭。其实说白了,对教材的控制,就是一种文化上控制和大一统的表现而已,也带有文化的成分;如今加上有的教育出版社尤其是中央级别的教育出版社想用行政手段垄断教材市场,文化与行政市场垄断的双重壁垒,使得教材的改革更加困难重重。其实这也是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是不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的思想相通的。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中就明确了放权的方针,采取中央集权与一定的地方分权管理模式,但现在可以明显的看出,后来教育体制的并没有多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材编写允许在大纲此大纲规定的范围要比较宽,不要太细太死范围内,有自行发挥的余地,既便于教育上评价和考试上相对的科学性教育的主体,行使教育权的,管理教育的,评价教育的,都是人。说到底,教育是一项与人密切相关的行为。或者说自觉的教育行为,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特征。因此不管对教育的研究到了何种地步,已经取得了很多项“科学”成就,但还是因为其涉及人的因素太多,评价起来颇感困难。这也是至今为止,像教育经济学c教育评价学等在教育系统里颇为科学化的学科,都不能完全解决其非科学化的矛盾的原因。因此在一本专门与正统观念唱反调的书里,教育被否认是一门科学。见理查德p伊恩诺教育是一门科学吗行不通,载菲利普j戴维斯c戴维帕克编没门一书p263280,田立年c牟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也容易不因全国一套教材而显出教育的呆板无趣。自然教育评价方式和考试办法要灵活多样,没有这两者的变化,教材的多样性是不可能实现,只有统一的高考指挥棒,没有谁愿意讲与考试无关的东西,甚至就是家长和学生本人也不愿意。因而教材的改革无疑是件复杂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因为复杂,就不进行教材方面的改革,否则会贻误我们的教育,减弱个体吸收新知识,从而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国家也会因此而丧失他在世界上的综合竞争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诚然,对教材的批判不只发生在理论上,实际例证也是不少的。因为我们素来没有尊重学生的传统,只知有让学生听话和学习的义务,而不知学生有对自己学习的教材,及其一系列的教育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一程序而被采纳的权利。比如就有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语文如课间十分钟c蛇和庄稼的故事太幼稚,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又太多,田忌赛马太没意思,他们主张书上应该多些好的童话c寓言c游戏等。而老师则普遍反映教材陈旧和难度偏深,严重脱离时代,自然也就是脱离生活实际,有的课文是老师读书时就有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英雄人物,怎么没有今日的自然也有学生喜欢的课文,如小狮子爱尔莎c小珊迪c凡卡c绿色的办公室c新型玻c蝙蝠和雷达等反映科技进步方面的课文,只是像这样好的课文太少了。由此可见,教材贴近时代,反映新的知识成果,是多么重要假如我编教科书,成都商报1998年11月12日。诗歌读者的锐减是诗歌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尽管我们不能由此断定是诗歌质量的滑坡,但已经有人思考到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入选篇目的陈旧及过分意识形态化的问题了。初中三年课本里有9首新诗,只要了解其写作时代,你就会知道,我们的教材老选过去的人事,也成一种传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0年代,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抗战时期,公刘致黄浦江50年代,贺敬之回延安50年代c桂林山水歌50年代,艾青给乌兰诺娃50年代,郭小川青纱帐甘庶林60年代c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70年代。让人觉得,这些编教材的人挺鬼的,我不当面否定你们新时代的诗歌,但就是不选你们或少选你们的诗歌高中课本选有舒婷的致橡树c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看你们诗人怎么办,还不是干着急,编教材的权利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