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方向性纪大海主编教育人才学p5,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我认为这个最具广泛影响力的人才定义和本质特征还是有所偏高,属于精英型的人才判定标准。而在我看来,在三种比较流行的人才标准中,第二种即“强调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包括有一技之长的人”的标准,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多种人才需求的现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我们以前对人才“高c精c尖”的脱离大部分现实的要求,从而扭转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必然导致应试教育,也是少数人的教育的倾向。因为从社会实践需求来看,高级专家固然需要,但大批判熟练的技术型劳者,更是整个社会所必须,德国与日本正是依靠职业教育的发达,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一大批熟练的劳动技术人才,才取得了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资料表明,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英国有60多位获奖,而日本却只有6位,但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英国却是有目共睹,当然这其中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日本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参见周峰著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p169,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自然,这并不表明我们对人才的要求是泛化的。任何有特定指称和所属意义的概念,如果放宽其所指,泛化到外延和内涵都模糊的状态,就又丧失了概念的明确性。具体地说,我们所认为的人才标准是:“既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有更为重要的能力;既要懂科学c会管理,又要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既要能开展工作,又要能与人合作c沟通。”顾春c张会军主编中国素质教育百科全书p111,开明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当然这个具体的人才标准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该人才如果不在领导岗位,且不需要对什么加强管理,那么会管理就只是一个被悬置起来的标准,不必对任何特殊人才都这样面面俱到。由是观之,许多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就不一定是人才,反之,那些学历不高,却有一技之长,并且具有相应的能力,较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人,就可谓人才。这样的人才评价标准,就打破了过往那种只有考上大学而成为专家,才可叫做人才的老套c僵化c单一的评价方式。人才经过一定程序的认定,完全应该比那些获得较高学历的人,享受更优厚的待遇,所以必须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认证体系。而人才评价标准的改变,也就是改变过往单一呆板的教育评价体系的缩影,会对教育评价观念形成相应的反弹,改变统一的培养目标,促进其改革。

    评价目标和人才观念的改变,其实是建立在教育的民主和全面化观念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以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人人皆得以受教育的机会的观念的深入人心,才有可能抛弃以少数人为教育目标的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是与现代所需的人才观念不相睦的。1990年3月在泰国的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该大会所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及其相应的行动纲领,其内容就是致力于满足每个人的基本学习需求,即把受教育的机会扩大到每一个人。因为人是各各不同的,人的相同性是相对的,其所不同则是绝对的,因此个性是每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一个特征。而人的个性化特征及与他人的相同性,就必须要求其所接受的教育既带有与他人一样的相同性,但同时更应有“因材施教”的特点,而因材施材就必须打破旧有的填鸭式c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把学生的大脑仅仅当作“储存知识的仓库”。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大脑有四个功能区:感受区c贮存区c断判区c想象区。而贮存区只是人的大脑四个功能区中的一个,而且还不是最具潜力的一个。最具潜力功能区是想象区,因为据科学研究人脑的思维能力是无限的。如此看来,那种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中心教育是不符合人脑的多样性,违反脑科学的。给学生教授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