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为一个阶层而存在的,没有形成一个与社会上势力抗衡的阶层,又不,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要么被摒弃在举业之外,贫病交加,至死为白丁一个,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其蝼蚁匍匐之命运便可想而知,哪里还谈得上而影响,岂非痴人说梦;结局好一点的,要么中举而进仕,就被纳入主流社会之中,与官僚阶层形成了利益上的荣辱进退,更不可能不羁的思想,也不可逸出的牢笼之外,说不定他在那里面真是甘之如饴。

    因此,大而言之,古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观,就是教人做一顺民而已,小而言之,教育制度包括科举制度,只不过是制度这个母制度所诞生的子制度而已,可以说中国古代教育的确先天地与制度打成了一片。中国几千年的制度得以延续,这个超稳定结

    构的社会得以苟延残喘,而至今阴魂不散,其制度在遭如天灾c兵燹战争的破坏后,依然能够很快得以复体,除了其它诸种因素外,而科举制度实在居功至伟。再看一看我们现今教育制度受科举制度的潜在影响,其阴影无处不在,传统教育的弊端与贫困,或许只是换了

    一种面貌,或许只是换了一个名目,出没于我们的教育生活之中,想起这些,何尝不让人废书而叹更加让人不堪的是,我们将科举制度坏影响的承袭下来,却将科举纳入文官选拔系统的功能连根剔除,因此现今许多官僚素质之低下,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他们多半善于逢迎

    拍马,被入党和当官的利益驱使着,同时也是官员选拔制度,缺乏公开公正的考核系统的必然结果。要之,读书不一定非去做官不可,但做官的却是一定要接受较好的教育,这才是西方诸国赞赏科举制度作为文官考核系统根基的初衷。见金观涛c刘青峰著兴盛与

    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但此书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论述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虽提及士人的作用,但设专章或专节提及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对儒家文化正统观念的传播,更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对超稳定结构的维护

    和修补作用。事实上,清初的皇帝曾想废科举,后为谋臣止,随即开科举包括设博学鸿词科,将反清的士人都招去了,其力不可谓不剧。太平天国,在国鼎未稳,即开科取士,以稳士人之心,因为他们反孔教,信上帝,在士人中是没有吸引力的。由此我们便不难看出,科举

    制度的功用,绝不在其它子制度对制度这个母制度,所做的贡献,所起的稳定作用之下。西哲柏拉图虽然开始认为保持适当的个人主义于国家有益,但他最终却认为,个人应毫无保留地抛弃自己的术利,在任何地方都应该贡献于国家。在这种意义上,他认为,“教育是保证国家统一的方法。”此观点见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p6970,华夏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这可以反过来证明中国古代科举教育对难护封建超稳定结构的强大作用。

    藩篱牢笼中的木偶

    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既然有“学而优则仕”这样的教育目的笼照教育界,高悬学生的头顶,主宰学生的学业,那么作为受教主体的学生必然以读书做官为己任,并视为人生不可更易之第一目标。客观地讲,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付出相应的

    代价,取得科名和入得大学的学生,毕竟只是学生中的少数。在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滞后,经济欠发达,国力低下,制度不善并缺乏以人为本的核心旨归时,就更是如此。本来是人人该受得的教育,由于制度的缺陷人有智愚贫富,暂且不谈,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这就形

    成精英教育先天的阶级基础。即便是今日,受教育的人群广度,已较古代有所扩大,但人口的猛增,考试的竞争依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