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国读书人之久远,在今日也还大行其道,只不过是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社会日益开明而现代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剔除读书只是做官的实用主义观念。

    “学而优则仕”不只是影响中国读书人读书的目的,而且干脆被拿来作为笼络士人,并强迫他们向制度屈服的手段,经此一法,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正是无一漏网之鱼,和那些所谓求贤若渴的用才之人所吹嘘的一样,野无遗贤。其实人才

    一被求去或主动送“货”上门,就被制度的人才标准所斫削,其对人的异化简直可谓罄竹难书。正如流沙河先生演绎庄子之意而说,伯乐相马后便训练马,“训练课程可分两个阶段”,一步步被淘汰或整死,天性完全被抹杀,“自然之马,悲哉,被改造成了人类之马

    ”最后的结局是所谓培养成材了,“马师强奸马意,还以为马应该谢他的恩。似乎马喜欢被整治,被勒,被鞭。”“国王强奸民意,还以为百姓应该谢他的恩。似乎大家喜欢被整治,被管,被奴。”流沙河著庄子现代版p120122,成都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更可悲的是,人还不如马,马并不自己主动去求得“伯乐”的整治和认可,而人却是自己送上门去被骟。自然,这并不是说人人都是贱皮子,有些人也并不想去被骟,但要养家活口,加之以农业文明为内里的,以家族宗法为基底的社会,社会分工又不发达,人们的选择余地甚少,观念上又鄙弃商业,视一般技艺为末业,读书人就只有去挤科举这一条使其可能腾达的“独木桥”。

    中国的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到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定孝悌有闻c德行敦厚c节义可称c操履清洁c强毅正直c执宪不挠c学业优敏c文才秀美c才堪将略c膂力骁壮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在其1300年的发展过程中,可谓越来越完备,但至为苛酷,考试琐屑呆板,教材陈腐不堪,教学死气压抑,教师为章句小儒,学生备尝艰辛,就是这样选拔出的人才,也是多多,不公为甚。这一切就把孔子教学目的中“学而优则仕”制度化的结果,就像“学而优则仕”在孔子当世有其积极影响,那么科举制度的兴起,自然是对此前的重门第c重声望的用人制度c选材制度的不小打击,也是不小的进步。而且这种直接将学习与做官连在一起的考试制度,形成近代文官选拔制度系统,后来还为西方诸国在官僚选拔系统中所则效,于是国内就有“爱国主义者”对科举制度大加赞赏。按照这些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惯有的对西方思想和西人的排斥,他们这种唯西人是从的做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在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西人在赞赏科举制度时,只不过单就其制度的实用性加以称道而已,而这种称道是在剥离制度的大背景情况下,得以实现的,他们将这种考试制度的技术性特点而不是将其全部精神,如其呆板性繁琐性苛酷性等改移过去,加以删削,去掉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置入民主政体的大环境之中,使其发挥新的功能。但是我们一些“纯粹”的爱国主义研究者,只要于自己立论的观点有利,便可以置事实不顾,肆意妄说,真是明可以察秋毫,而不见舆薪。

    科举将读书与做官连接在一起,使其它们成为二而一,一而二的事。首先,其恶果还不只在于人人甘愿为此苦学而被奴役,因为这里面所做官的诱惑,有做官后的荣耀和利益,因此“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一切都有,唯读没有求真和批判精神,而中举后进仕了,就只不过成了制度的传声筒,成为既得利益者,便成了稳固非人制度的帮凶而已。复次,在读书与做官连体的科举制度里,读书人是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