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简而言之,它们需要的是储蓄;这是限制投资的因素。[19]而储蓄又受到时间偏好的限制,也就是现在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的比。投资总会延长生产过程,因为较短的过程首先需要得到发展,较长而未被利用的过程更具生产能力,但是由于时间偏好的限制,它们未被利用。比如,因为没有足够的储蓄获得,投资并未投向更好的新机器上。
即使所有的现有技术都被利用起来,仍有无限的投资机会存在,因为仍有许多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即使不能建造更好的钢铁厂,许多钢铁厂还是要建造,以制造更多现在可以提供的消费品。新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但是对于创造投资机会来说它不是关键所在;投资机会总是存在,它们只受制于时间偏好和可获得的储蓄。更多的储蓄,也就会有更多的投资以满足那些尚未饱和的需求。
正如加速原则一样,”投资机会”理论也全然忽略了价格体系。价格和成本再一次消失了。实际上,由于成本高于资本商品销售所得出的价格,这才带来了萧条中的困难;由于成本高于销售价格,商人顾及损失而当然不愿意投资。所以,问题就在于成本的刚性上。自由市场中,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相反,这样最终价格的削减也能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繁荣时期成本价格被抬得太高,现在到了危机时期,人们才发现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销售价格,危机时投资机会不足的根源就在于此。繁荣时期具有通货膨胀特征的信贷扩张造成了价格过高,而这是错误的。要在萧条时期重新获得投资机会,就要保证成本生产要素价格迅速下跌,这样才能重新产生可以带来利润的价格差异,特别是在那些资本商品行业。简而言之,工资率占据了生产要素成本的大部分,工资率应该随意而迅速地下跌,以重新恢复投资机会。这等于在自由市场上重建一个较大的价格差异较高的自然利率。所以,奥地利学派的方法可以解释投资机会问题,而其他理论则是错误的或者不切题的。
第63节: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8
对特定行业的讨论得出的结论与技术进步机会说相类似,它同样不切题。它通常认为特定行业比如建筑业或者汽车业在繁荣期特别兴旺,而由于这些特定行业存在衰退因素,随后萧条就发生了。但是,这里混淆了单独而特定的行业存在的波动和普遍性的商业周期。当需求由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一个或几个行业的衰退会因为其他行业的扩张而抵消。所以,关注特定行业不能解释普遍性的商业繁荣和萧条特别是像美国一样的多行业国家。[20]谈论诸如建筑业会不会经历20多年的”漫长周期”这样的问题是不切题的。
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
除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理论也根植并融合于普通经济学理论,它也因此而引人注意。[21]很不幸,该理论的基础是瓦尔拉斯的普通经济学,而不是奥地利学派的,这从一开始就注定如此。在讨论均衡时,熊彼特假设了利率为零,这是他独创的分析要素。像汉森一样,熊彼特并不认为消费者喜好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要素,并将之摈弃,同时他也将新资源搁置在一边。由于时间偏好被忽视,均衡时的利率为零,现实世界中利率的正值只说明了利润为正值,而利润接下来又只决定于剩下的变动要素:技术创新。熊彼特认为,这些创新从银行信贷扩张中获得资金支持,所以熊彼特至少承认银行信贷扩张与繁荣和萧条的产生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尽管他对此关注甚少。创新聚集在一些特定行业内,这就产生了繁荣。当创新性的投资自身耗尽,投资造成的产量增长,使产品充斥着市场并摧毁了较陈旧的企业和行业,繁荣就结束了。在一系列创新结束的同时,陈旧的企业突然面临了诸多困难,失败风险普遍增高,这带来了萧条,而当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