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马来西亚倡议的共同市场。她希望鼓励增长c提高工人就业率和提供另一转口贸易的途径。

    这阶段于六十年代中,因一连串事件发生迫使她改变策略的方向,继而结束,这些事件包括跟马来西亚拆伙,以及英国撤出新加坡的军事基地,事件对当地的经济不利。面对经济腹地的流失,只有极细小的本土市场,以及下跌25的gnp,新加坡的发展策略转移到第二阶段,即出口劳力密集的货品。

    #5

    就在此时,由于发掘和培养本地的企业家是缓慢和不可靠,有人建议政府积极干预经济,依靠市场的力量,创造投资气候和商贸环境,包括有力的政治c经济和社会措施c制度改革c教育架构的重组,以及税制的详细审议,以吸引国际企业的投资。在这个阶段,新加坡的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而nes将劳力密集生产程序,迁往劳工成本较低的地方,如新加坡。

    从七十年代初期,新加坡的劳动力充分就业。接着是劳工短缺和国外保护主义的兴起,经检讨竞争策略后,新加坡转移到高增值的经济活动,这是在1979年的第三阶段。当时,政府推行一连串的财政措施,增加对rd和教育的承担,以创造一个成熟的c以制造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虽有明显的成就,但新加坡不以为满足,他要继续的发展,在亚太区寻求新机会。座落在壮丽的地理位置,以及拥有完善基建和熟练劳动力的国家新加坡,它要将自己定位在该地区的竞争策略中心,吸引更高层次的商贸活动,包括rdc市场推广c金融和策划。为达到目标,部分借助新的地区组合,sijri成长三角带,结合三国的资源,互补不足,包括新加坡的地理位置c基建和熟练劳工c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天然资源和廉价劳工。新加坡藉与香港很强的商贸联系,提供具吸引力的基础,以进军重要的中国和越南市场。

    以上述新加坡追求一个提高自己竞争优势的策略,她以清晰的国家远见,政府积极的干预,以及提升竞争优势的来源,包括劳动和基建,使经济得到高增长c充分就业,以及大大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6

    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经济中,香港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她被视为世界上最开放c最少管制的经济体系之一,政府实质上没有太多的管制和干预,插手有关国际竞争力的事务。另一方面,香港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表现出相当大的适应力,她以前是一个偏远的殖民地贸易区,跟中国通商,转口贸易,其角色开始逐渐转变。随着中国与1949年对外关闭,香港成为一个成功的制造业经济体系。

    上述的成功是因为一些有利情况的出现,包括因冷战刺激起对制造品的需求,从上海流入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有助香港制造业发展;加上当时从内地来港的难民潮,带来大量可训练的廉价劳工。这些因素配合中国人坚毅的企业家精神,以及香港的法律c财务与经济基础设施,带来可观的经济增长和表现,特别是小规模的纺织c成衣c塑料和电子制造业。近年,香港的经济角色已因将主权回归中国而有所改变。香港于华南地区的商贸并没有因资源互补而减慢发展速度。

    香港经济的优势是在于国际化。1979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港商基于中c港两地薪酬的差距和内地充足劳动力的因素,北上设厂,以降低制造成本,争取竞争优势。南中国的劳工成本大约是香港的十分之一。

    有研究分析香港两大制造业,即成衣制造业和电子业的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指出个别工业所采用的竞争策略有相同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成衣制造业和电子业的核心策略均是依赖劳力密集式的生产,定期快速地调节生产去供应市场。

    #7

    以电子业为例,他们的目标市场规模并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