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需要在创新和改良上投资,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因素,特别是以熟练劳力作为资产。波特模式虽然有贡献,但也引来相当多的批评。

    波特模型最受批评之处是太过内向性。这模式所处理的是国际竞争力,但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全部都是以本土国内为基础。

    再者,波氏模型并没有详细考虑经常改变的贸易和投资方式c超国家组织的决定如gattc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除出口外的国外市场服务的模式,这强烈的内向焦点,在模型的决定性因素中,明显可见,而较量与竞争也完全集中在本土。高层次的竞争有可能在大型经济体系中出现,但并不易在小规模的经济体系中找到。

    对于波氏模型,邓宁指出该模型忽略了fdi的角色和当时的ne。波氏虽肯定对外投资的角色,但却忽略海外附属公司对竞争优势的贡献,这是不完全健康的,故应以全球化的向度来分析国家的竞争力。邓氏更指出当跨国商贸日益重要时,企业以本国为基地,利用自己具竞争力的资产,在外国大展全拳脚。在较小型c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当个别公司愈来愈依赖国外市场的销售和生产,其本国的市场则相对地萎缩。当他们扩展国际网络时,如转包合同c策略性联盟和其他合作关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地区独特性便变得含糊了。

    #3

    加拿大的商贸如上所述,因为美国市场对加拿大的影响,比加拿大对自己本土市场的影响更甚。事实上,对于欧洲和北美的企业来说,地区经济整合是跨国家的了。

    有学者则质疑波氏模式的适用性。波氏模式以十大工业国家的资料为基础,分析创新的c高科技的产品,其忽略了以资源为经济基础的国家,未能全面地代表世界经济的工业结构,故波氏模式应多考虑较小型或倚重农业c服务业或天然资源国家的经济结构,以能发展出更具普遍性的模型。其他批评则指波氏模型还有未尽善之处,包括对宏观经济的考虑c在模型中国家文化的角色c以及未能有效处理科技因素。

    无论上述对波特模型的争辩如何,波氏模型对企业策略和政府政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包括:

    竞争优势是充满动力的概念,基本上,它是从改良c提高层次和改变发展出来的;

    优势可在价值链任何一处作为,其不局限在制造业;

    由于优势只可以靠不断的改进来维持,故公司应该以积极的方式来接受改变;

    要维持优势就得提高它的来源的层次,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基本的经济来源是熟练员工;如果竞争压力是维持成功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公司应该可从国际策略中得益。

    对政府而言,波氏模型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政府的基本责任是缔造和维持有利竞争优势的环境;

    #4

    政府支持弱势的工业,只会拖累国家,使国民生活水平下降;

    由于人力资源十分重要,良好的普及教育制度是必不可缺的,但这并不足以带来国家经济的成功;

    严谨的产品性能标准c产品安全和对环境的影响都会提高竞争力,宽松的标准就不能提高竞争力;

    与主导竞争者合并和联盟会消弱国家的成就。

    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

    新加坡可能是实践波特模型的最佳例证。在过去的三十五年,新加坡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但她并非盲从地跟随波氏的做法,其政府以很强的干预c加上国家远见倚重对内投资,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包括下列的阶段:第一阶段,由1959年国家到六十年代中期,致力以进口替代达到工业化,这个策略是要克服所带来的困难,包括工业不稳c种族冲突c失业率高和转口贸易呆滞不前,并集资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