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妃传记载,泰昌帝生前一妃c五选侍,都是悲剧结局太子妃郭氏未及封后即病死;天启帝生母王选侍,也早死;东李选侍,魏忠贤乱政,愤郁而死;西李选侍,因“殴崩圣母天启帝生母”也没有好结果;赵选侍,因得罪魏忠贤和客氏,被“矫旨赐自尽”“西向礼佛,痛哭自经死”;还有一位就是崇祯帝的生母刘选侍。

    崇祯帝生母刘氏命运悲惨,死后被秘葬于西山,朱由检当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失去的母亲

    崇祯帝生母刘氏,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后隶籍宛平今北京市。初入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十二月生朱由检。不久,失宠,受到切责,惊吓病死。夫君后悔,怕父皇万历帝知道,便秘密葬于西山。这年,朱由检5岁虚岁。稍长大后,朱由检问身边近侍:“西山有刘娘娘坟乎”回答说:“有”他秘密地携带纸钱前往母亲坟墓祭奠。崇祯帝童年失去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大悲。孤独c惊恐的皇子生活,“三案”c复杂的宫廷纠葛,是形成崇祯帝孤僻多疑c刚愎多变性格的重要原因。或者说,幼年丧母,身处深宫,崇祯帝幼年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性格。

    崇祯帝的母亲,宫里称作刘娘娘。朱由检做了皇帝,问左右宫女等人,我母亲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来。有一位老宫女说自己曾和刘娘娘隔屋居住,知道刘娘娘长的模样。于是照这位老宫女所述,由宫廷画师画了刘娘娘的像。像画成,在隆重仪仗导引下,由正阳门经大明门,穿承天门过端门,迎往皇宫。崇祯帝在午门前,跪迎已故母亲的画像。崇祯帝见到母亲画像,往事回忆,思绪万千,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帝雨泣,六宫皆泣。”明史后妃传卷一百十四朱由检迎进母亲画像,悬挂在宫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丧母对他的伤害至深。

    崇祯帝登极后,很想有所作为,中兴大明皇朝。上任的第一板斧,砍向客c魏集团。客,是客氏;魏,是魏忠贤。这一举措,既得心应手,又颇得人心。当时真是人心大快c大快人心啊但是,关内的农民军,关外的八旗军,两拳打击,双重困扰,导致崇祯帝内外交困,焦头烂额。本来,崇祯帝有志向,还算勤政,应当在“中兴之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崇祯帝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事与愿违,出现悲剧。

    乾清三悲中

    崇祯帝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是一个刚愎自用c独断专行的皇帝。崇祯帝认为:明朝覆亡原因,都由“诸臣误朕”他到临死还不认错,也不自省。

    许多人同情崇祯帝,认为他还是一个勤政之君,他的悲剧原因之一,在于“生不逢时”。时势虽不能违逆,但可以顺应。崇祯帝登极后,杀了太监魏忠贤,却启用太监高起潜等,对于宦官顽症问题,换汤不换药,改革无决心,仅做个案处理,没做制度改革。

    崇祯皇帝在严峻形势面前,开始重用太监,1644年,他命高起潜监军山海关,太监杜勋镇守宣府,太监曹化淳守广宁门今广安门,太监王承恩提督京师全城防守。太监杜勋到任宣府后,不率众坚守,却立即“降贼”。廷臣要追究责任,崇祯帝受太监假情报的蒙蔽,传旨:“杜勋骂贼殉难,予廕祠。”不仅不加惩治,还建庙祠祭祀。不久,李自成带着杜勋到广宁门外,还有原在西安的秦王,在太原的晋王,也被押在广宁门外。杜勋在城下呼喊,要进城,见皇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守城的是太监,见城下呼喊的也是太监,就把太监杜勋用绳吊筐提到城墙上,同入大内。杜勋见崇祯帝,“盛称贼势,劝帝自为计”。崇祯帝左右大臣,请扣留他们,杜勋说:“不可,如果不返,则二王危。”于是,将他们放出,还是用绳吊筐缒下。杜勋还在广宁门做策反:“吾曹富贵固在也”鼓动大家都投降。不久,农民军攻打广宁门,就是这个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投降,此是后话。崇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