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介甫律诗甚是律诗,篇篇作曲子唱得。盖声律不止平侧二声,当分平上去入四声,且有清浊,所以古人谓之吟诗,声律师吟咏乃可也。仆曰:鲁直所谓诗须皆可弦歌,公之意也。室中语

    金针诗格

    第一联谓之破题,欲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又如海欧风急,鸾凤倾巢,浪拍禹门,蛟龙失穴。第二联谓之颌联,欲似骊龙之珠,善抱而不脱也。亦谓之撼联者,言其雄赡道字疑误遒劲,能捭阖天地,动摇星辰也。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骇愕,搜索幽隐,哭泣鬼神。第四联谓之落句,欲如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诚斋非金针

    诚斋以为不然。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子美重阳诗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夏日李尚书期不赴云: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诚斋评七言律

    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c贾至诸人倡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雅重大。和此诗者,岑参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佳。

    绝句

    诚斋之论

    五七字绝句,最少而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尤唐之衰云:夕阳无限旯,其奈近黄昏。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裹斗婵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唐人铜雀台云: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皆佳句也。如介甫云:更无一片桃花在,为问春归有底忙。只是虫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百啭黄鹂看不见,海棠无数出墙头。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润底花。不灭唐人。然鲜有四句全好者。杜牧之云:清江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舡归。唐人云:树头树尾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韩渥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蔷薇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介甫云:水际柴门一半闲,小桥分路人青苔。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东坡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四句皆好矣。

    卷十三

    三百篇

    晦庵谓学诗者必本之三百篇

    诗之为经,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学诗者当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网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德性显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晶于此矣。

    三百篇,情性之本。离骚,词赋之宗。学诗而不木于此,是亦浅矣。

    晦庵论读诗看诗之法

    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了,方向可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诗全在讽诵之功。

    看诗不须着意去裹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

    因论诗曰:古人情意温厚宽和,道得言语自恁地好。

    看诗义理外,更好看他文章。

    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

    晦庵论国风雅颂

    大率国风是民庶所作之诗,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

    晦庵论六义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c二曰赋c三曰比c四曰兴c五曰雅c六曰颂。此一条乃三百篇之网领管辖。风c雅c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风则十五国风c雅则大小雅c颂则三颂也。赋比c兴则所以制作风c雅c颂之体也。赋者直陈其事,如葛覃c卷耳之类是也。比者以彼状此,如〓斯c绿衣之类是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