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她明日早朝觐见。”
殿下的一干大臣随都不愿意打仗,见皇上有意谈和,下朝后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退朝之后,石重贵起身准备回问政殿批改奏疏,随身的大太监王见昔问道:“皇上,今天政事结束后,准备到那个宫中休息?”
石重贵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的问道:“皇后近日可好?”王见昔回答道:“回皇上,皇后旧疾犯了,太子每日都到得意宫请安伺候。”石重贵听完舒了一口气:“太子长大了,知道照顾他的母亲。传朕旨意,命太医无论想尽何种办法,一定要治好皇后的病。”
王见昔仍在侯旨,于是问道:“老奴遵旨。那皇上的意思是?”石重贵答道:“朕想去暖芳殿一趟。”王见昔心中怔了一下,那暖芳殿本是高祖石敬瑭宠妃陆司怡的寝殿,自高祖驾崩之后,陆司怡就不轻易见人,只留了一个宫女陪她。皇上即位之后,屡次前往暖芳殿,这自然与**不符,朝中大臣对此颇多微词。现在皇上又欲临幸暖芳殿,王见昔不敢阻拦,只得默默退下。
石重贵心中想着契丹南侵的事情,心中烦恼万分。石重贵不想像他叔父那样对契丹人卑躬屈膝,对待契丹使者态度强硬,因此自石重贵登基以来,不到四年时间,契丹已经三次出兵中原。石重贵亲自出征,晋军士气大振,契丹军队望风而逃。这次契丹倾国南下,石重贵心中甚是压抑,仓促之间还未决定是否再次御驾亲征。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来到暖芳殿门外。暖芳殿是石敬瑭为丽妃陆司怡修建的宫殿。那年与石敬瑭在潞州相逢,陆司怡就跟着回到开封。等到石敬瑭做了皇帝,他就封陆司怡为太妃,其他妃嫔总计约一十八人。在众多妃嫔中,石敬瑭最喜欢这个丽妃,她不但年轻貌美,而且才智绝伦。可惜石敬瑭福分太浅,只做了七年皇帝就死了,那年,陆司怡才三十一岁。如今石重贵遇到这么多的事情,突然之间想到去找他的这位叔母妃为她排忧解难。
暖芳殿大门紧闭。石重贵轻轻敲了门,宫女开门见是皇上驾到,立刻下跪行礼。石重贵示意她平身,问道:“太妃何在?”那宫女答道:“回禀皇上,太妃娘娘正在院中练剑,她嘱咐奴婢,说……”
石重贵见她欲言又止,一边进门,一边问道:“她说什么?”那位宫女跟在他的后面,小声道:“太妃娘娘吩咐了,她舞剑的时候任何人不得打扰。”石重贵心想:“难道朕也不行?”,笑着道:“你放心,朕等会只在阁楼上看她练剑。”那位宫女诺了一声,从一旁的走廊退了下去。
石重贵进入庭院,悄悄上了阁楼,站在栏杆旁欣赏陆司怡优美的剑舞。
陆司怡今年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但由于平时勤练燕云剑法,身材婀娜婉转,看上去仿佛才二十四五岁。陆司怡运剑如飞,过了一会,惠风吹落数枚花瓣,她看见这些花瓣,又跃身而起,只见剑影迷离,花瓣轻轻飘到地上。陆司怡静静地吸了一口气,收起剑站在庭院中间。那个宫女跑进院子,捡起地上的花瓣,却发现那些花瓣虽然被剑削为几层,但看起来仍然完好无损。
那宫女正惊叹太妃娘娘的剑艺,突然从阁楼传来鼓掌的声音。陆司怡抬头一看,发现石重贵站在上面,立刻下蹲行礼。石重贵快步下楼,夸道:“叔母妃,你的武艺较前又有进步了,可喜可喜!”石重贵称她为叔母妃,是因为他是叔父石敬瑭的妃子,其实他比陆司怡只小两岁。不过石重贵可要比他那个叔父好得多。耶律德光比石敬瑭小十一岁,石敬瑭还称他为“父皇帝”,看来这沙陀石氏家族确实让人难以琢磨。
陆司怡看了那个宫女一眼,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等到宫女都走了,她才柔声道:“不知皇上驾到,有失远迎!”石重贵道:“叔母妃,我还是喜欢听你叫我重贵。”
陆司怡故意脸色一沉,调侃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