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亲兵争先恐后的说道,以这一支汉军屯驻的位置,得到的情报注定不会太多。
杨遵冷静下来暗自思索道:“前方战事发生之地当时白马坡,有三营兵士共计万人在彼守御,胡人就算强攻一时三刻也难突围。但略远之处的浓烟……难道胡人的目标乃是船坞?!”想到这里杨遵也顾不上几名亲兵给自己穿戴的铠甲还没有齐全,留下三百余名汉军看守大营打探消息,自己率领本部两千余人穿山越岭赶赴附近的船坞查看。
濮阳城中监国太子刘动听着各方的军情呈报,稳如泰山的面色依然。而一干文武听闻敌军声势浩大,不觉各个心中发虚,连连称赞太子料敌机先。
“如此牺牲怕是刘元海后手并非如此简单,军情传递皆需时间,在此坐等非是上策。本城需好生固守,切勿有所差池,传令三军移师官渡,我倒要看看刘元海带来什么惊喜!”
……
襄阳,汉帝刘禅与大将军姜维皆是没有北上之意,对于太子刘动大胆的战略计划二人皆是赞同。
“太子身在北方,心中还是惦记南方局势。若是这一战能够痛击胡人,陛下便可腾出手来应付海外诸国了。”大将军姜维自从来到了襄阳与刘禅每日高谈阔论,涉及了国家的各个方面,如今一番话,却是把目光移到了海外。
刘禅手捻须髯爽朗的笑道:“刘渊枭雄之姿,欺世盗名,实乃乱世之贼耳。动儿借高句丽之事,有意松懈国门引寇来犯,再关门打狗实乃上策。正如伯约所言,若能痛击胡人,相信数年内胡人皆无胆进犯中原。朕当可调动足够的兵力弭平海外,海外诸国以及胡人实乃我大汉心腹大患也,将计就计实乃称朕心意。”
姜维看着远端的天际道:“若是刘元海能在半月之内南下,便知其早有侵犯中原之准备。若是一月之内仍无消息,河北便不足为惧抑或是要更加谨慎以对了。”
“海外诸国实力强劲,其风俗民情与我大汉迥然而已,伯约可有办法?”汉帝刘禅目光一亮道。
“海外诸国气候各异,派出使者多有水土不服者。陛下龙体方有好转,此刻发兵怕是不妥。”姜维轻描淡写的说道。
听出姜维话外之音,刘禅颔首表示赞同,不觉叹息道:“水土不服不容忽视,若是出兵必用大军,朕亦有此顾虑。但海外诸国虎视眈眈,以谦卑之态贪我大汉富庶,真乃后患无穷也!”
见陛下如此言语,姜维心中也是思索不断。以夷制夷的办法已被海外诸国看穿,收买海外之人内乱各国的计划效果开始大幅度的减弱。这海外诸国到底是大国,不似当初的印州一般被汉人的驱虎吞狼之策搞得元气大伤。
目前海外各国对于汉朝保持十分恭敬的态度,然面具下面的贪婪同样是清晰可见。汉朝有河北未曾收复,匈奴同样等待汉朝发生变化希望得到进军中原的机会。这也是为何太子刘动冒险试探刘渊的原因所在。
与其等待真正的危机到来,不如示弱的引胡人来战。无论结果如何,以汉朝的强盛来对战准备并不充分的胡人,胜算怎么看都要比胡人休养多年之后再战要大些。海外势力以及河北的匈奴,必须要先行打击一方,才能有足够的空间针对另一方。
所谓有盛必有衰,强如大汉也没有能力顺势将河北收复。若是百十年后汉朝逐渐下滑,而蓄势待发的匈奴与海外列强同时来犯,岂非是灭顶之灾?刘禅也好,姜维也罢,怕的都不是匈奴与海外列国,而是怕自己百年之后,国家会逐渐没落。
这样的担心或许有杞人忧天的味道,但在汉帝刘禅与大将军姜维的角度上看,无疑是长远的考量。
既是在二人尚未百年之前,要找到一个办法能够奠定汉朝强盛的格局,海外列强以及匈奴削弱的事实。如此一来只要历代的君主不是十分软弱,汉朝便有足够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