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架势,顿时心花怒放,准备大展拳脚。
官渡守军两万五千人,常规守军便有五千人,余者步骑各万。步卒皆是齐万年找麾下的旧兵,骑兵都是齐万年麾下的精锐。步卒身披坚甲却是身形灵动,步伐轻盈,斗志昂扬;骑兵策马奔腾,弯弓搭箭,人人擅长骑射之术,更是所向披靡!
若说黄河南岸之守军精锐程度当属官渡之汉军!
洛阳附近屯驻的乃是汉军大将郝度元,张损,刘邵等人,重建洛阳的工作不过刚刚开始。而河对岸的河内乃是晋国重兵屯驻之地,一旦晋人杀来,洛阳旧址必然成为战场。
郝度元麾下自有六千精锐,加上张损的一万汉军便是能够参战的所有力量,此等兵力比起其他各处不免有些单薄。闻讯之后郝度元与张损,刘邵商议片刻一面将消息传入许昌,请求增兵,另一方面派人前往长安示警。
那长安守将欧阳建亦是能吏,西方兵力不少都聚集在长安附近,若是长安汉军前来驰援,洛阳战场上自然不惧晋人来袭。汉人倒是不怕,可并非晋人知道你不怕就不会杀过来。
况且晋国的兵力并不如大汉这般雄厚,因此一旦开战晋国必然是重点突击一个或是两处目标,那个时候或许一个地区面临的将士十万以上的兵力!
消息蔓延整个中原大地不过是几天的功夫,百姓听闻又要开战不禁惶恐不安,骚动频繁。汉朝占据中原带来各项政策的改变百姓们还没有完全适应,甚至部分人抱有极大的抵触。
这个时候汉朝皇帝杀了太子,并且斩杀了一大批的文武官员,这又是让人不禁担心这武力强大的汉王朝是否能持久。更让有心人看到了这汉朝并非是无懈可击,至少两名太子先后被杀,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大汉皇室的耻辱。
若不是皇室内部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何以先后两任太子都选择铤而走险?
晋国选择在这个时候集结兵力大有跨河一战的架势,有些人看到了希望,有些人却是无所适从。中原百姓官吏大都是魏国遗民,晋国脱身自魏可并不是魏国,而是晋国。
换句话说魏国的遗民已然被汉朝征服,而今又要做晋国的奴隶么?
百姓官吏如此,背后的世家豪族也是各怀心思,但却是不敢声张。因为就在河北的消息传出来不久之后,各地的世家有一些已然被汉军连夜抄袭满门抄斩。平白无故的下此狠手自然是引起民愤,然当地官府出示的证据让人心服口服!
明白人到了这个时候便知道了这是汉朝的秘密组织呼雷阙的功劳,同时也清楚眼下轻举妄动只会招惹祸端。河北大张旗鼓自然是要看中原大地的反应,否则直接杀来便是了,何必搞得如此声势?
汉人自然也清楚对方的用意,那何攀离开呼雷阙后便全身投入到了工作中,加上从雍凉,荆州,江南调集的人手对中原的世家豪族以及与晋人保持联系之人进行大规模的搜索与镇压!
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每拔出一家便有新的收获,没有人是宁死不屈,就算有宁死不屈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宁死不屈。言行拷打威逼利诱都是办法,总是有人吐露同伙,吐露他人。只要投入的人力足够,力度足够,摧毁那些暗中制造谣言的细作并非难事。
两国在民间舆论上明争暗斗,实则攸关中原大地的归属问题。若是内部谣言弹压不住,说明中原人心归属向晋,那么汉军等于是内忧外患,不得不小心防范,而晋人则大可以对症下药,内外夹击之下争取赶跑汉军。
许昌城中刚刚抵达的汉军大将诸葛瞻先行奔赴大将军府邸,请教姜维的意思。姜维当年师从诸葛武侯,而诸葛瞻却是诸葛武侯之子。二人可谓同门,却又并非如此。
诸葛武侯操劳国务军政,少有时间教导子嗣,姜维跟随身旁倒是时时刻刻可以得到补益。因此姜维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