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宣阳坊,杨国忠府。

    杨国忠看着桌上的一份制诏,久久未动,手指微微在桌面上敲击几下,脸上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那份制诏上写的是:“翰林学士度支员外郎李复,达识含精,长材致远,思总事端,言思政要,外则经通成务,内则周密知微,其识也清,以文守法。底慎材赋之殷,校计军国之用。可授朝散大夫,赐紫金鱼袋。”

    旁边的礼部侍郎郑昂见状,先是咳了一声,看杨国忠略有反应,才开口道:“相公何必在意这等区区小事?”

    杨国忠转过脸看着他,并不言语。

    郑昂自顾笑了笑,又道:“相公兼有多职,常累于军国大事,圣上怕相公忙不过来,有所耽搁,恰有算学颇精的人才,便将度支之事交与办理,这是正常之事,虽然圣上有些过虑,不过也是好意,但事并非因相公而起,所以相公也不必在意。”

    杨国忠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

    “相公暂时抽身一段时间,也无甚紧要,先不要他们做成什么事情便可,过上一阵,圣上看他们一事无成,相公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再拿回其职。”

    “但眼下看来,以圣上的意思,漕运一事势在必行,前日已准了他们改散装为袋装之事,若日后再提出合适的整治详法,怕是会得以准奏,一旦如此,就很难换人。”杨国忠不无担忧。

    郑昂继续笑着:“整治漕运规模必会不小,要涉及的层层面面绝不会少,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相公只要细细查寻不足之处,要求其有绝对可行的办法,才能行之,这样慢慢拖延下来,恐怕到最后他们自己都没什么劲了”

    杨国忠冷笑道:“侍郎说的轻巧,大事只要圣上一点头,还哪里能够拖延,度支如今权大,很多事情自己都能行之,而不必样样都通过其他各部,想要阻拦都不成再说整治漕运本也是于国于民有利之事,一直坚持反对,怕是不妥。”

    郑昂先是说一句:“相公心里还是处处想着国事民事的,下官自愧不如,”才又压低声音道:“若此事不便长期反对,那相公也可表态支持,但这事嘛,要做却有很多种做法”看杨国忠未动,便俯身上前,在其耳边说了几句。

    杨国忠一面微微点头,一面道:“侍郎是说他分得我权,我亦分他之权?”

    郑昂满面堆笑:“相公说的不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他们还能成多大的事。度支权大,若再加上整治漕运,难免会忙乱,相公便可要金部c仓部顺便协助,甚至恢复江淮转运使之职,以他人代之。功成,则主要归于转运使,不成,则问罪度支,如此,便可进退自如也。”

    杨国忠终于笑道:“还是你的花花肠子多,此计确实可行。”心下却想:回头还要多安排宫中眼线,看看他们在圣上面前都说些什么。但此事不便说出,只是自己打定主意罢了。

    郑昂忙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公深得其道也。”

    杨国忠微笑着,将桌子上那份制诏一推,“这个就发下去吧。”

    郑昂上前拿起,忽又听杨国忠问道:“那卫包和崔昌之事定了么?”

    “那左善赞大夫崔昌已被贬为乌雷县尉,虞部员外郎卫包顺从奸佞,被贬为夜郎县尉,嘿嘿,可是够远的,有他们跑的,只可惜圣上有言在先,不然”

    杨国忠眼中闪过一道凶光:“路途遥远,那就保不准没有意外”

    郑昂听得,不由暗暗打一个冷战。

    正在李复为找谁去刘府提亲之事发愁时,李彭带来了一个消息,他的父亲李憕近日将入京面圣,已是门下录事的元结笑着道:“及时雨来也!”

    李复有些不明所以:“次山说什么及时雨?”

    元结忍住笑:“胜之不是一时找不到去刘府提亲的合适人选吗?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