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际李明公来京”

    李复恍然道:“不错,使君若能前去,那实在是太好了。”

    之前李复之所以发愁,是因为此时姻亲极重门第,其次则是才学。有些士族子弟甚至不愿与皇家联姻,盖因皇家此时权势虽大,祖上却不是什么知名大族,而皇家却极力找寻合适的士族大阀结亲。曾有迫于皇权勉为从之,却极为痛恨举荐人的例子,当然也有才学盛名家境平凡的,却能受到高官贵族的青睐主动为姻的情况。

    刘家算是大族,他家本是汉宣帝之后,先人在其后各朝都有官位,到刘贶上一代,其父刘知几曾为中书舍人,伯父刘知柔为工部尚书,而刘贶兄弟六人以及他们的堂兄弟也都在朝为官,真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官宦家族。李复此际在朝为官,颇受恩宠,但这并不够,若不是他才名极盛,恐怕去刘府求亲的资格都不足,所以更需要有一个相应位置的人前去提亲才是应礼之举,这个人还得是自己人,而李憕为东都留守,官居从三品,又是这样的关系,实在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若不是李憕正好来京,估计李复还得作难下去。

    李彭则笑道:“若父亲得知,怕是要主动要求去的。”

    李复总算稍松口气,但一望见张彖,便立时又想起他之前的话,紧张道:“使君立时便到才好。”

    几人看他为此事如此慌乱,早已没有以前事事镇静c早有打算的模样,不由相对失笑。

    果然过不几日,李憕便到。李复待其稍事休息后,便说明意思,李憕立时笑允,说他与刘知柔之子刘绎平素也颇相交,对刘家并不陌生,随即便由少华相陪,前往刘府拜望。

    李憕对刘贶提出这个意思之后,刘贶并未感到意外,但也没有立即答应,他确实很喜欢李复的才学,而女儿和李复的接触他也多有耳闻,如今有提亲之举倒是顺理成章之事。不过他还是想征求一下女儿自己的意见,他的两儿一女里,最疼爱的还是这个小女儿,她聪明博学,做事又有胆识,甚至有些方面胜过她的两位兄长,若不得一个才学俱佳的人选,怕是女儿终不会心服,所以刘贶对择婿之事是慎之又慎,以前来提亲的人并不少,但只要梅儿不同意,便都推辞。

    此际李复前来提亲,他心里是同意的,只说待商量之后给予回复,不料李憕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又给他说了些事情经过,并暗示婚约问题涉及重大,刘贶也马上会意,李憕便提出抓紧定下,若行便对外说商定此事乃是四月定下,婚期以那时算起顺延三月,可定于七夕乞巧节成婚,总之是越快越好,以防有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

    刘贶明白此事分量,当下便请李憕稍坐,自己入后堂去见梅儿。

    梅儿刚刚又弹奏了一遍李复教她的《梁祝》,正自回味,怔怔的出神,连父亲进来都没有察觉,等到刘贶叫她时才回过神来,忙行礼请父亲坐下。

    刘贶笑问她:“方才在做什么,怎的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莫不是想寻婆家了?”

    梅儿大嗔道:“爹爹,又拿女儿开心。方才是弹了一首曲子,正在想曲谱呢。”看父亲微微笑着,不由问道:“李学士近来怎不跟爹爹学琴了呢?”

    刘贶面上浮起一种神秘的微笑:“近来怕是都不能来啦。”

    梅儿奇道:“那是为何?他是去了外地,还是有了什么事情?”

    刘贶慢悠悠道:“学士并没有出京。”

    “那难道他生病了?”梅儿有些着急。

    刘贶笑道:“学士没有生病,梅儿不必着急。前几日学士被授朝散大夫,赐紫金鱼袋,圣上恩宠的很呢。”

    梅儿稍松口气:“原来他又升官了。”心下有些高兴,却又喃喃道:“升了官便不来了么,谁稀罕么?”

    却听刘贶继续说道:“圣上要选一位郡主或县主给他赐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