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农具之中,如锄c铲c斧c钁等,其状已和后世大致相同,只是铲后来又叫做锨,钁也叫做耙而已,赵老四等人以前便是做这些农具的好手,打制起来并不费工夫。而样子最不同的却是犁,这犁最初在唐代之前上千年就已出现,此时的犁还多是长辕直辕犁,和后世外形确实相差颇大,犁地之时回转极不方便。

    李复仔细回忆了后世所用犁的样子,再和此时的农况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制,终于做成操作简便c能够灵活调节,以适应不同耕地深浅和土垡宽窄的要求的短辕曲辕犁,不但适合北方旱地耕作,稍作变化,也特别适合于土质粘重c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

    李复本还想改进镰刀,因为后世还有专门收割荞麦的推镰,专门收割麦子的工具组合“麦钐”c“麦绰”和“麦笼”,比起单单一把镰刀的收割效率,提升数倍不止,但此时已渐入冬,即使做出来也无法试验修改,只好暂时罢了,待明年四五月间再做准备。

    除此之外,李复又要印坊印了一批农书出来,如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崔实作的《四民月令》,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在各书之后,又都加入了一些后世的经验和农具的介绍。

    在李复每日奔波劳苦之时,元结等人也未闲着,由于白天李复难得有撰书的时间,元结便借机整顿各工坊,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除去数百台织机的麻布织坊,甚至还涉及到丝织和染色诸业。由于他们所制麻布名声远扬,所以一开始制造丝织品,众多商家便立时接受,货物竟也是供不应求,再加上能够直接染色,生意就更是兴隆。

    元结做此事之前,都曾征求李复意见,当时李复已是忙的不可开交,只要觉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害处,便都一律同意,并无太多精力顾及。待农具改造告一段落之后,才知道元结的手笔甚大,做事的速度也超乎想像,新设的几个工坊都已经开工多时了。

    这天元结见李复终于有了空闲,便邀他去各坊察看,也是为给李复换换心情,放松一下。李复正有此意,欣然前往,与杜甫c李彭一起先去往丝织工坊。

    负责工坊的师傅姓王,见几位东家全部到齐,直慌得跑前跑后,一边伺候一边介绍。先带众人先从脱茧c缫丝等处看起,但其内气味颇为难闻,李彭杜甫草草看了几眼便走,只有李复却在内仔细端详,小童少华虽也皱着鼻子,却也不出去,就站立在李复身边。王师傅不知是该出去还是在此间陪着,匆忙之中想起另叫人去陪李彭等,然后才又回来。

    李复看这煮茧设备很是简陋,仔细观察一番后,又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用后世的导纱钩代替此时的铜钱穿丝,用脚蹬代替手摇丝车等,王师傅听的兴奋之极,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二东家一来便颠覆了他做工多年的经验,看起来随随便便的几句话竟完全改变了这脱茧c缫丝的工序,他干这一行多年,深知这些变化将带来多大的效率改进,早听说二东家是一位神人,如今一见,果然超乎想像,确实是神乎其神。

    待去看别处时,王师傅已是紧紧跟随李复,生怕漏过他说的每一个字。

    走到后院旁时,杜甫眼尖,望见后院白花花一片,咦了一声,问道:“那是何物?如此白亮?”

    王师傅笑道:“后院乃是晾晒的丝线,生丝脱胶需浸在在草木灰水中,日晒夜露七个昼夜,直至把丝纤上的丝胶和其他杂质除去才行,然后晾干方能使用。”

    几人走至后院,只见满院都支着竹竿,挂满着洁白如银的丝线,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此时阳光虽然不甚强烈,但这丝线在光照中却很是耀眼,似乎这整个院落都比别处亮了许多。

    几人纷纷赞叹眼前这幅景象,杜甫看了这半日,深有感触,赋得《白丝行》一首,大意是说素丝喧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时,尽管会染上“万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