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堆,又请李复帮忙搬到门外的马车上,李复搬了好几次才搬完,那女子还说:“就这么几本,这次就便宜你了。”
李复只能苦笑,这么许多还说是几本而已,她胃口还真够大的,但心里却是甜蜜蜜的。眼见那女子要坐上马车就走,才慌忙想起问道:“姑娘在何处居住,我日后若是相寻,怎样才能找到姑娘?”
那女子笑道:“你为何要找我,莫非以后想要回书钱吗?”说着便叫车夫赶动马车离去。
李复着急道:“书是送给姑娘的,以后若是印了新书,我可再给姑娘送去。”
马车已驶动,只听那女子在车中道:“刘文公家人多在长安居住,你不是要去他府上拜访吗,那你须要去长安,我也住在长安,到时候也许就遇见我啦!”
李复得了答复,哦了一声,心下稍安,看着马车离去。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那女子说了等于没说,长安城里人口超过百万,自己即使去了长安,又去哪里寻找她呢?而且早就竟然连她的姓名都没有问,就更是无从寻找了。
明白过来以后,李复才是后悔莫及,但人已远去,自己也无可奈何,只能望而叹息了。
回去以后,李复心中迟迟不能平静,这女子的音容笑貌一直在他眼前浮动,无论如何也拂之不去。她的离去,让他的心中好像空了一大块,想了好久,李复最终做出了决定:离开洛阳,前往长安。
本来他就准备入秋时去长安,登慈恩寺塔,以遇杜甫等人。此时已是夏末,离他原来打算动身的日子也很近了。再加上那女子说她也在长安,李复不时在心里说,也许到了长安,真的会再遇见她呢。他们真的是有缘呢,就在这洛阳,前后不也见了两次吗?
李复将去长安的想法给大家说了以后,元结和李昭明很是吃惊,李彭却是早知他有此想,反而并不惊奇。
元结问他为何如此匆忙就要赶往京城,李复道:“此际纺织c蒸酒c制糖c印刷等诸事都已走上轨道,冶炼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我能做的都已做了,在洛阳有次山盯着就可以,再说还有李管事在。我去长安,其实也是想在那里扩展我们的生意,毕竟长安是京城所在,定然大有可为之处。再说我们迟早也要进京的。”李复这一番大论光明堂皇,丝毫不提自己的真正心思,说完自己都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无耻。但众人听的却毫不起疑,特别是最后一句大含深意,说的元结不由点头。
几人又商议许久,决定李复先与李彭一起进京,安排了住所和工坊所用的地方之后,再组织相应的匠人前往,在长安开设各种工坊,以扩大生意。最后李复还交待元结和李昭明,要注意发掘人才,适当挑选人选,让他们自己进行管理,元结必须尽快从中抽出身来,以做好前往长安的准备。
李复道:“科举在冬季,时日已无多,次山此次必然会榜上题名,所以一定要提前去长安准备一下。”
元结奇道:“胜之以前不是说过科举不是一条救民的合适途径吗?怎么此时又要我去参与科举呢?”
李复笑道:“我是说仅仅通过科举,不足以救民,但没有说不能救民啊。无论如何,我们要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达到我们的目的。科举毕竟也是一条路子,能走的都不妨走一走。”
元结沉思片刻,道:“胜之说的对,我想的有些偏颇了。”想了想又说道:“但此际正是用人的时候,我若一走,恐李管事一人忙不过来。我今晚就写信给我的弟弟季川,要他带些人来,协助打理诸事。”
李复听了,心里一动,元结曾编了一本诗集叫《箧中集》,诸诗出自七个人,都是当时元结认为“皆以正直而无禄位,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者,他的弟弟元季川就在其中,由此可见元季川也有相当的水平,若是他能来协助,那当然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