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所长拎着一瓶水走进会议室,王萍接过水瓶给每个人的茶杯添满了水。金所长往炉子里面加了一些煤,然后坐在郑峰的旁边。
审讯继续进行。
“马德魁,你把杀害包俊才的过程交代一下,不要有任何遗漏,你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说吧!”
“那天下午五点钟左右,我就到七里湾了,搬好石头以后,我就在喇叭塘猫了一会,因为时间还早。”
“你早就选好喇叭塘了吗?”
“对,早些日子就选好了,塘边正好有几个坑,其中一个坑比较大,也比较深。”
“杀害包俊才的念头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从我知道包家人杀害了我爹以后。”
“你为什么要选择包俊才呢?”
“他是一个书呆子,比较好对付。”
“包马两家的恩怨是上一辈子人的事情,和包俊才没有任何关系。他是无辜的。”
“他们包家让我们马家不好过,我就要让包家人不好过。”
郑峰的心情异常沉重,上一代人的仇恨已经使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心理严重扭曲变形。
“照你这么说,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对!我准备好了刀和绳子,为了”
“等一下,刀是什么刀?”
“是我在县城买的——是一把菜刀。”
“你家里面不是有杀猪刀吗?”
“家里面的杀猪刀被大伯收起来了。我找了,但没有找到。”
“刀一直带在身边吗?”
“一直藏在喇叭塘。”
“刀不会锈吗?”
“我在刀上抹了一层猪油。”
“除了刀和绳子以外,你还有哪些准备?”
“为了万无一失,我还砍了一根柳树棍。包俊才虽然是个书呆子,但和我差不多高,我可不会做那种野兔没逮着,反而被老鹰啄伤了眼睛的傻事。”
“做案的过程,你跟马清斋说了吗?”
“我只说了一个大概,当时我心里也有点后怕,有些细节没有说,大伯也没有问。”
这就是马清斋不能自圆其说的原因,关键是,等他想知道所有细节的时候,已经迟了,由此看来,郑峰选择十二月四号拜访马家是明智之举,同志们的及时出现,打乱了马清斋的阵脚。他已经没有机会和马德魁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了。
“六点多钟的时候,我摸到了七里湾北渡口,躲在芦苇丛里面。这时候,天已经上黑影子了。”
“我问你,八月二十九号的天气怎么样?”
“阴天,风很大。到七点钟左右,坐船的人越来越少,七点半钟左右,包俊才来了。船上除了谢大爹,只有三个人”
这里和马清斋所说的情况一样:“马清斋为什么要问你这个情况?”
“他问我,和包俊才同船的有几个人,包俊才认不认识他们。他们人不认识包俊才。”
这个情况对刑侦人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马清斋自然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他之所以问马德魁这个问题,是想看看马德魁在八月二十九号的晚上有没有留下什么破绽和疑点。
“你怎么说?”
“我说包俊才和他们彼此都不认识。”
“根据是什么?”
“那两个人面很生,好像不是马家集的人。包俊才没有跟他们说话,只顾在马灯下看书,上岸之后,那两个人走在前面,包俊才走在后面,隔了七八步远。”
“下面这一段内容,你详细谈一谈。”
“我——我跟了上去,因为有芦苇丛,再加上风,所以,他一点都没有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