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8/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亦称“踆乌”c“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说始见于汉。《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2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闷不能动矣。’”

    3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有三,即青鸟。《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4省称“三足”,亦称“三趾”。传说中祥瑞之鸟。国有道则现。其说始见于汉。《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沛国,白鹿c白兔c九尾狐见。”

    三足鳖:

    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

    《庚巳集》:“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谋害,讼之。时知县黄廷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

    大风:

    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hui(右为“反犬”,左为“军”,音同“灰”):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

    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王馀鱼:

    亦称“吴馀脍”c“吴王脍馀”c“脍残”。传说中鱼名。其形如常鱼身之一面。相传越王勾践(或云吴王阖闾,又传吴王孙樌)脍鱼未尽,弃其残半于水中,遂为此鱼。

    《异闻记》:“东城池有王馀鱼,池决,鱼不得去,将死。或以镜照之,鱼看影,谓其有双,于是比目而去。”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凶。”

    天狐:

    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玄中记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人;百岁为,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天鹿:

    一说“天禄”。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