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出乎专家的意料之外。原有的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多为自由涡轮式发动机,其动力涡轮与燃气发生器之间无机械连接,仅藉助气流联系起来。动力涡轮的转速对燃油阀处流量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在武装直升机高速机动时旋翼转速变化大和发动机响应滞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使得旋翼和发动机更加不易时刻保持协调和功率匹配,不仅难以达到良好的机动性,而且在机动飞行中导致配平变化复杂,驾驶员工作负荷繁重。美俄等先进国家研制了极为复杂的智能增稳系统和恒转速调节器等,仍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而新型的直流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旋翼是刚性连接,一举解决了问题,而且直流电机在短时间内可以超额定功率1倍以上,功率裕度很大。在试飞中证明电动直升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有了成倍的提高,将在直升机空战中拥有很大的优势。郝少将是行家,等一下可以亲自体验。
“在燃料方面优势就大多了:它使用最高级的金龙电池,能量密度高达12千瓦·时公斤,已经与航空煤油的热值相同,但是直流电动机在很大的功率变化范围内的效率均高达97%,而涡轮机加减速机构的总效率只有30%左右,通过传动杆向尾翼传递的动力(一般占总功率的13%)的损失就更大了。而且取消了原来的蓄电池c发电机c充电器等装置,而电池的体积只有煤油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只要航空煤油23重量的电池(安装了1000公斤金龙电池,可加装到1200公斤),航程反而可增加到近20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为6小时40分。在外挂武器总重1500公斤不变的情况下,全机净重由5500公斤增加到6000公斤,主要是大大增强了装甲,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请郝少将坐在后座的射击员位置亲自体验一下吧,当然也可以亲自驾驶一番啦。”
郝志刚早就跃跃欲试了,由于这是定型试飞,可以这么做的。直升机一启动,其优点就突出来了:运转时噪音之低,令习惯于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的郝志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参加定型试飞的郝志刚的中央突击师的突击队员们对这架武装直升机的性能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直升机一向被认为是操纵复杂c造价昂贵c维护费用同样高昂c耗油大,因此航程也短,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又恶劣。你只要想一下,头顶上就是二台发出巨大轰鸣声的涡轮机和装满飞速转动齿轮的减速箱,无论什么隔音装置又有多大用处呢。所以名噪一时的美军的“阿帕奇”直升机,在科索沃战争中根本没有出动作战,在准备阶段的飞行中就摔掉了二架,还死了好几个飞行员。现在一切都变了:直流电机操纵和维护之简单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什么滑油系统c齿轮减速箱c复杂的供油系统都不见了;造价也大幅度降低;电动机的高效率大大提高了直升机的航程;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以充分地发挥作战技能。隐形旋翼和2000公里的惊人航程对武装直升机的意义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到。
改装后的“武直-10”在定型试飞中得到了军方的一致好评,其他型号的直升机均按此方案改装。
注1:无尾桨(n一tar)概念,1976年美国麦道公司开始了环量控制技术研究。1990年9月d520n无尾桨直升机试飞成功,1991年取得faa适航证。无尾桨系统由尾梁前部的可变距风扇c带长缝的尾梁和尾部喷气锥组成。风扇提供低压气流,气流从尾梁长缝中侧向喷出,与旋翼尾流汇合形成环量控制,产生平衡反扭矩的侧力。剩余气流流从尾部可控制的喷气锥喷出,以提供航向操纵推力。消除了尾桨的振动和噪声;提高了安全性;机构简化,维护成本降低;改善了驾驶品质。消耗的功率与常规尾桨相当。
注2:虎式武装直升机,法国航宇公司和德国bd公司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