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直升机研究中心9月下旬
当今陆军的机动和火力极大地依赖各型直升机,美国在二十世纪末陆军每万兵员装备了140架直升机,而且武装直升机c运输直升机和战勤直升机按合理的比例配置。我军虽然早在1988年就在一些主力野战军组建直升机大队,配置了直升机。然而直升机是耗资巨大的装备,不仅采购成本高,维护成本更高,所以配备的数量与美军相距甚远,高性能的直升机更是凤毛麟角,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王刚决策从俄国引进先进的机型和生产线,又大幅度提高军费开支,为陆航兵团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直升机的制造工艺复杂,尤其是涡轴发动机-减速器和控制系统。要想掌握这些重型直升机的制造工艺是极为不易的。以日本的先进工业基础仍只能依靠美国提供的各型军用直升机。
年初哈尔滨c南昌c昌河三大直升机研制中心都在组织项目组全力消化引进的卡-50系列c卡-60和米-26的资料,推进其国产化。一得到金龙电池的消息,那些资深的专家就敏锐地感到金龙电池的发明对我用直升机的研制犹如神助,但是欲将其实用化难度和工作量都极大。一旦用电动机代替涡轴发动机-减速器来驱动主旋翼,那些复杂的供燃油和滑油的管路都不用了,巨大的噪声也将不复存在,优点是不言而喻的。直流电机的低速大扭矩在此场合很合用,而且尾部的反扭小旋翼可以用单独的电机驱动,可以省去复杂的传递装置。由于是金龙电池供电,用于调速的电压控制十分简单,直流电机的过载性能又突出,所以设计组决定用直流电机。可是电动机一向是以笨重著称的,尤其是直流电机。因此难点是开发大功率重量比的低速大扭矩直流电机。实际上汽油机原来也是很重的,只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才研制出高马力重量比的航空发动机,后来又被功率重量比更大的喷气机取代了。
国家科委立即组织了航空直流电机攻关项目组,经过极其艰辛的努力,历时9个月终于拿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航空直流电机。电机工程师采用大磁通量的稀土材料和铝合金材料,完成了减重设计,功率重量比达到31千瓦公斤。这款直升机专用直流电机,用于改装国产的z-10武装直升机。这台1400千瓦的电动机如同一个巨大的园饼,正好贴合在直升机的顶上,直径与机身同宽,在12米以上,因此转动力矩大,它直接驱动巨大的旋翼。
与电动机攻关的同时,直升机项目组分出二支人马。一组负责改造我军现有的1千多架直升机的电气系统等,主要是拆除发电机c蓄电池和配电装置,装上金龙电池和新的配电装置,每架直升机都能减重不少,还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改装了新颖的半导体空调机,加装了高性能的热成象仪。直升机的性能也有了提高。他们的进展比较快。
另一组的任务要吃重得多,他们负责改造控制系统。对涡轴-旋翼的控制与对电动机-旋翼的控制是很不相同的,他们除了在理论上进行研究,更是用直升机进行试验以取得控制参数。一开始没有金龙电池就用电缆供电。高性能电动机没有就先把经过初步减重的电动机装上直升机,例如第一台装上z-10的1400千瓦的直流电机重达2000多公斤,好在也不带武器和燃油,对起飞总重5500公斤的z-10也无太大影响。让它拖着电缆测试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数据。
今天终于得以进行世界上第一架电动直升机的试飞了。这是件大事,总装备部副部长牛天星中将c郝志刚少将都来到了试飞场。这架展现在军方大员面前的z-10与以往的z-10外形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机身背部的发动机-减速机不见了,只是一个圆盘状的超薄大直径的直流电机紧贴在顶部,它拥有1400千瓦功率,用于直接驱动主旋翼。直升机的气动特性有了改善。更惊人的是函道尾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