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近在看百家讲坛的阎崇年,纪连海纷纷讲到袁崇焕,纪连海更是完全沉浸在袁崇焕的世界里,讲到后来觉得自己就是袁崇焕,那种委屈无奈让他如万箭穿心泪洒当场。我很早以前看过金庸先生的《袁崇焕评传》,忍不住重翻了一遍,很难相信中国历史上竟有这么一位古希腊神话般悲剧英雄。真不明白张艺谋拍的《英雄》为什么将英雄理解成为复仇让位于天下大局,如此狭隘小气。英雄,当是精神高贵如袁崇焕。可惜当代导演宁可制造《无极》《夜宴》一类的烂片,也没人肯去理解表现袁崇焕的这种高贵的精神。

    怀着敬仰之心,我也来写些文字,就算作为读后感吧。袁崇焕的生平就不多说了,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袁崇焕之死》,金庸的《袁崇焕评传》都有和评书一样精彩的讲述。

    我只想说说袁崇焕身上,史诗般的悲剧英雄光芒与悲怆。

    英雄都具有非凡的人格感染力,威信,统率力。袁崇焕也不例外,人如其名,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c光彩辉煌。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将身边无数平常之人燃烧锻炼成了像他一样的忠烈。

    袁手下大将赵率教原本十个极其滑头的人,早在袁崇焕主管辽东军事以前,赵率教是主帅袁应泰的中军(参谋长)。努尔哈赤进攻辽阳,袁应泰是不懂军事的文官,这个战役指挥得一塌胡涂。清军攻破辽阳,袁应泰殉难,赵率教却偷偷逃走了,论法当斩,不知如何得以幸免,想来是贿赂了上官。这样一个人,袁崇焕对他确是真切的关怀与保护,同时赵率教耳濡目染袁崇焕一腔热血,顶着各方压力,早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孤独并执著的经营着辽东防线,想必也颇受感染。到了锦州大战时,他突然之间似乎变了一个人,率兵奋勇死战,和皇太极部下的精兵大战三场,胜了三场,小战二十五场,也是每战都胜。最后在北京保卫战中牺牲,笑卧沙场。

    再说另一位袁手下大将祖大寿,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却在这时认为袁崇焕通敌谋反,逮捕下狱。祖大寿愤怒之下带着部队返回辽东,置危险中的北京城和皇帝不顾。袁崇焕在狱中,修书给祖大寿,劝他带兵回来保卫京城。可想而知,袁崇焕写这封信给祖大寿时是多么的委屈与无奈,冰冷的砚台,冻僵的手,淌血的心。祖大寿看到的袁督师的信号啕大哭,全军亦痛哭。无法想象祖大寿当时的心情,悲痛,伤心,愤怒交织着。尽管最后他还是率部回北京了,但崇祯皇帝也下了决心必杀袁崇焕。九五至遵的皇帝居然都无法用他的权威控制军队,身陷死牢的袁崇焕,却依然能够用他即将熄灭的生命火焰感召他的将士。

    袁崇焕的部将,一个个从麻木苟且脱胎换骨成了忠勇的猛将。就连魏忠贤的阉党,在袁崇焕手下也变成了忠义之士。魏忠贤专权时,给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派了两个丝毫不懂军事的太监做监军。这两个锦衣玉食惯了的太监,到了辽东却并没有作威作福。反而跟着袁崇焕巡视防线,修筑工事。在宁锦大战时,两个太监一个在锦州,一个在宁远,都是在城上和将士一起奋勇作战,誓死守卫。能让魏忠贤的党羽转变成不怕死的忠义之士,可见世上本无善恶好坏,关键要看是什么人领导。袁崇焕就是这样的人,自己是一团烈火,点燃了所有麻木的人胸中正义忠勇的火焰。

    凡事跟袁崇焕沾边的人,无有不是人格高贵慷慨悲壮之士,从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袁崇焕的精神火焰,看到了人性中正义,忠义,信义的光芒。当袁崇焕下狱时,有一个叫程本直的布衣书生慷慨的为袁崇焕喊冤,申请为袁崇焕而死,结果,崇祯杀了他,圆了这个慷慨侠义的书生的意愿。后来,更有一个忠义的余姓仆人,收拾了袁崇焕的遗骸葬于北京广渠门外,并且世代子孙为袁督师守墓。

    但凡悲剧英雄,都无畏命运。“虽千万人吾往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