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事ng一事业近20年的徐永光原本以为,“这一次中国本土ng一一定能获取本土资源支持”,但事后发现,情况并没有明显改观。

    来自民间的捐赠最终大多数流向了政府,流向本土ng一的,少之又少。一个项目能获得百万元的资助,已经“非常可观”;能获得一二十万元资金,也“已经不错了”。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人们会听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忧虑:

    一个名叫刘猛的草根ng一负责人忧虑自己快没钱了。他用自己的数十万元积蓄维持一个团队的开支,一度陷入困境,几乎吃了上顿没下顿,以至于他的妻子不得不从国外赶回来给他送钱。这个名叫“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的组织,在都江堰市的板房区内为灾民做心理援助,最多时有200多个志愿者,最后只剩下少数人苦苦支撑。

    而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的一位官员则在灾后忧虑说,现在几百亿元的捐款是悬在中国政府头上的“堰塞湖”。甚至有的机构,平均一个工作人员“摊到”好几个亿的捐款,该怎么花?

    无法确切知道,地震灾区究竟有多少草根ng一像刘猛那样靠自筹经费c自掏腰包在维持。据在灾区调研的学者们说,“不在少数”。甚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虹认为,志愿者和ng一大量从灾区撤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资金支持。

    “中国公民社会的道路还很漫长”

    80%以上的社会捐赠资金最终流向政府,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什么,看起来公众对此并不像邓国胜那样感到焦虑。

    今年5月,邓国胜团队与一家市场监测机构联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2000多个有效样本中,608%的受访者认为,救灾时,社会捐赠资金应该由政府统筹使用,只有9z7%的人认为不应该,还有291%人表示无所谓。

    学者们承认,“弱小,是中国民间组织共同的特征”。美国一家名叫联合之路的慈善机构2007年一年就能筹到40亿美元,而中国超过1300家基金会同一年只募到约6亿美元。

    学者们也承认,中国的民间组织执行能力常常还不够强。他们还承认,这些民间组织大多在财务公开c信息透明方面做得不够正规和完善。而间或曝出的丑闻也令它们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但在邓国胜看来,“不能因为目前没有能力,就不给你机会。有时候虽然政府能比它们做得更好,但这不是方向。”

    否则,政府的大包大揽,将让这些民间组织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因为你弱,就不给你机会;不给你机会,你只会更弱。”邓国胜说。

    邓国胜团队的调研成果,将于8月12日在北京开幕的“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暨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发布。与这一成果一起亮相的,是其他数位学者围绕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展开的多项调查。

    在中国民间力量“集体亮相”一年多之后,由中国扶贫基金会c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21家基金会和ng一联合发起的这一大型论坛,将对中国ng一参与地震救灾的行动和机制进行总结c反思与展望。

    邓国胜已经不再像一年多前那般乐观。坐在办公室里,这位瘦瘦的学者感叹说:“中国公民社会的道路还很漫长。”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