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宏的飒爽英姿曹操记忆深刻,作为议郎,曹操三番四次的建议都被皇帝驳回,他甚至在考虑要三缄其口。虽然他偶尔也会满腔热情的期望自己建功立业,位列三公。权利这个东西,很容易让人着迷,有时并不意味着拥有多少特权,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时代,能做些不寻常的事也就只能借助这最原始却又最根本的能力。而此刻曹操开始怀念管制一县的时候,虽然政令能够得到实施更多了来自于父亲的庇荫,但至少好过如今奏章次次驳回的感受。

    但这次曹操看到了希望,至少皇帝有心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正所谓:“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曹操此刻点燃了心中的激情,而曹嵩却不这样认为,父子下朝归家途中,曹嵩问操对此事看法,曹操直言“国虽不及鼎盛之时,但此行若厉兵秣马未必不能成大事。”曹嵩叹道:“羌人自然不足虑,倾虎狼之师灭蝼蚁,自不必操心。”顿了顿,又对曹操说:“阿瞒,战争不应该之时为了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凡事多思量,才不至于轻浮。”

    曹操仔细回味着皇帝的决定,突然打了一个激灵,当时他只是沉浸在帝国自豪里面,也可能是心中的激荡让他停止了思考,如今民生凋敝、民间还有个大师深得人心。此刻用兵实有穷兵黩武之感。曹操忽然觉得大汉淋漓,这场战争的确不应该发生,至少不是应该是现在,曹操察觉到了不对劲,他赶忙跑回家中,准备起草一份奏折,力阻战事的发生。尽管随后的一个时辰他就意识到阻止是不可能的,皇帝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现在也只能期望烽火尽快结束。

    曹操的奏折皇帝批示了三个字“知道了”,这样不温不火的批示,实际上已经否定了曹操的提议。这也是官宦人士的共识,曹操倒也不气馁,毕竟早已有心里准备。此次出兵还算顺利,汉军大获全胜。而收获最多的当属中郎将——董卓,据前线回来的士官说,战场上的董卓如虎似狼,巴不得将敌人吃了,只是也不将朝廷所派之人放在眼里。曹操一听这个人的名字就头疼。多么熟悉的名字?定是在哪里听过,曹操不想继续头疼下去,于是转移了话题。好在边疆战争胜利了,虽然民间怨气肆虐,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实际上压死骆驼就差最后一根稻草。

    刘宏不是一个愚钝的皇帝,虽然他见不到民间的疾苦,但他却发现各地出现拥兵自重的现象,就说这个董卓,自从打了胜仗以后,总找借口问朝廷要粮。让他交出兵权也总有百般借口。刘宏可不想将这样的江山留给后辈,他还想“励精图治”创造一个太平盛世,尽管他更在意享乐,但至少他的心思多少还是腾了一部分在朝廷上。

    皇帝逼得越急,董卓越能作,用现在的话是不作能死。董卓大量压榨平民田地、粮产,官逼民反,反了之后我再制服,朝廷你不给我奖赏,总不能收了我的兵权吧。我交了兵权,这个地方可就无法无天了,总之这样的办法在各地军营都实行着,所以限制各地军阀的方案压根也行不通(重要的是中央目前没有肘制地方豪强的有效办法)。十数年的党锢,早就让士人销声匿迹,能存留下来的要么是趋炎附势之人,要么是袁绍、曹操这样的家境殷实者,朝廷也不是你说呆就能呆的,那句话说的不对,说的不好都有可能随时掉脑袋。当然了,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暗处,不是明眼人可能压根都不会发现少了那么几个人。

    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光和五年二月,大疫。此时朝廷国库空虚,拿不出钱财救济。其实朝廷也不是没钱。军阀早已经体满钵满,各大宦官、大臣也都腰缠万贯、地方王侯更是富贵殷实。问题是谁会拿出来钱财拯救黎民百姓,国库再有钱,人均下去,也所剩无几。何况其中层层剥削。

    灵帝刘宏下令,各地举报贪赃枉法者,严惩不贷。可惜成效一般。反而是一些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