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看着哪本昨天还视为宝贝的小册子只摇头,这个拳谱里面画了几十张图,解说文字也不少,可古代的拳谱不像后世的武术书籍里面,每一个动作给你详细的描述,还给你画出行拳的线路标示,让你一目了然。再加上繁体字还没有标点符号,让东看的是头晕脑涨。如果没有图的话,他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下去。

    要说这本小册子还是看得出很有点来历的,书叶已有些泛黄,一见就是有年头了。其次就是它是手抄本,而且书也很精致,看来弄这个册子的人是很花费了一翻工夫的。这样一本书怎么会在哪个道士手里?不一般啊,肯定不一般。

    只是从昨天他和苏刘义的两度演示中可以看出,这个拳法要求很高,自己现在还真不合适练。他放下小册子:“算了,武林高手不是那么好当的,咱还是老老实实地先跑跑步健身吧。真要想学,还是等身体大好了之后,再找这个牛鼻子老道。”

    说到健身,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后人如果讲中国的拳术,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戚继光。这位明代的抗倭名将,总结和整理了当时民间十六家著名拳法的精华,编成了《拳经捷要》收入到《纪效新书》中作为士兵习武的教材。这部拳经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一本武功秘籍,它对后世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世国术有三大内家流派:行意c八卦和太极,而有人就认为,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庭,就在他的拳法中吸收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式拳经中的二十九式。作为一种集养生和技击为一体的优秀拳术,由于它老少皆宜,在东原来的那个时代,太极拳可是非常流行的。东当年为了健身,还学过一点,咱为什么不练练这呢?

    东转身把小册子又拿了起来,仔细查看里面的图谱,把它们和自己印象当中的太极拳相比较。太极拳里面有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中的二十九式,戚继光整理《拳经》时,又从太祖长拳里也吸收了部分精华,这怎么说太极拳里面也该有太祖长拳的几招吧。戚大侠不是说了吗:“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c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他细细地翻看之下,还真是很有几招的。戚大侠哎,您老人家说得没错,大同小异,大同小异啊。

    东开始琢磨了,如何才能整个“宋版太极拳”出来呢?这事你还真不能乱来,要不你玩出个新拳法出来,叫别人怎么想,他身边的这两人可都不是什么傻瓜,很可能都是高手,而且说不定是高手中的高手。

    嗯,就不知道这俩人谁的功夫更深点,下次找个机会让他们切磋一下,让“朕”一饱古代真正高手比武的眼福。咱怎么觉得后世哪些搏击与散打和书里写的完全是两码事呢?一点都不刺激。

    至于这个宋版的太极拳,当年自己也就学了一套简易二十四式,哪是不能直接照葫芦画瓢整出来地。要弄,也只能从太祖长拳的图谱中选出来编一下,这才好糊弄过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道士和吉安很奇怪,陛下也不问怎么练拳,要么对着图谱发楞,要么就是拿着图谱比比划划。但不管怎么说,陛下这几日安稳了不少。

    有人要问,东哪来那么大的工夫在这上面费劲?其实是无聊。东说了,在这个时代,每到夜晚,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电脑,发个手机短信那真是yy,看书吧,那都是繁体字的古书,还没有那么多的书,你让兄弟我怎么打发时间?东到了这里就相信古代的武林高手肯定比后世的人功夫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多了,他们可没有后世的人们那么多像泡吧啊c喝酒聚餐等等之类的夜生活。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东终于得意洋洋地向他的两个“跟班”演示了“宋版太极拳”。为了方便他自己,东把图谱中他觉得复杂的招式全部给喀嚓掉,导致这个宋版太极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